对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的中国包装印刷企业来说,一旦被裹挟进入加征关税的清单中,订单难免会受到影响。那么对整个中国印刷业来说,加征关税带来的可能冲击又会有多大?“直接影响”加“间接影响”,国内印刷业可能受到加征关税冲击的业务量,往多了说也在800亿元以内,往少了说则可能只有三四百亿元。 那么,外向型企业该如何规避订单或利润的流失?有哪些出路?
 
 

 直接影响约421亿元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2017年我国印刷业的对外加工贸易额为841.85亿元,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为6.98%,并不是很大。这部分贸易额中的对美出口部分,将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

 
2017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4298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8.99%。假如按照同样的比例,美国市场为中国印刷业贡献的对外加工贸易额大致为160亿元,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为1.33%。 考虑到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的特殊性,假如美国的占比更高一些,按50%估算,则约为421亿元,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为3.49%。 也就是说,即便美国对全部输美印刷品加征关税,对国内印刷圈的直接影响也相对有限。
 
 

 间接影响约373亿元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时候,印刷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产品,而是附着于其他商品以包装物的形式间接出口。如何评估这一部分印刷业务可能受到的间接影响? 其实很难有完美的方法,只能进行估算。比如,美国印刷专业媒体“印刷印象”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对印刷潜在需求最大的25个行业的排行榜。 
 
根据其最新榜单,2019年前25个行业的销售额合计为378210亿美元,对印刷品的潜在需求为1930亿美元,后者在前者中的占比约为0.51%。按照这一比例,即使美国对全部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间接影响到的印刷需求只有约27亿美元。考虑到进口价格与销售价格的差距,把这个数字翻一倍,则约为54亿美元,合人民币大致373亿元,在印刷总产值中的占比为3.09%。 
 
“直接影响”加“间接影响”,国内印刷业可能受到加征关税冲击的业务量,往多了说也在800亿元以内,往少了说则可能只有三四百亿元。 即使是这800亿或三四百亿元的业务量,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大范围流失。因为即使美国采购商对骤然升高的关税成本心有不甘,一时半会能否找到足够成熟的替代产地和供应商也是问题。
 

 规避冲击的两种主要选择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中美贸易摩擦对印刷业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因为对整个行业看似不大的冲击,具体到特定企业身上,也可能对印刷业的局部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印刷企业要规避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主要有两种选择:
 
一是海外建厂,就像创源、鸿兴已经在做,隽思想要做的那样。
 
二是调整方向,开发国内或美国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场。 
 
前一种选择会带来部分印刷产能的向外迁移。后一种选择则会加大国内或其他国家的印刷产能供给,在局部市场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间接影响那些原本与美国市场并无干系的印刷企业。
 

 第三种选择能选吗?

 
在海外建厂与寻找替代市场之外,受到加征关税影响的印刷企业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与客户共担因加征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与客户共渡难关,保住既有市场。 这样做的前提是:企业要有足够的成本削减或利润空间,这样才有能力分担大幅增加的关税成本。 
 
最近十来年,随着人工、土地和环保治理成本的持续上升,印刷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除非原材料价格或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否则成本削减的空间就会十分有限。 成本端挤不出太多水分,如果盈利空间足够可观,让渡一部分利润消化加征关税的成本,也是一个办法。
 
那么,现在的外向型印刷企业过得怎么样?它们是否有足够的利润可以让渡呢? 
 

 主要外向型印刷企业影响不明显

 
不妨看一看4家典型的外向型印刷企业的财报:鸿兴印刷、创源文化、铭丰包装、万里印刷。4家企业中,鸿兴规模最大,2018年实现营收32.77亿港元,净利润-7214.40万港元,按当前汇率分别约合人民币28.88亿元、-6357.42万元;其次是创源,实现营收8.00亿元,净利润8325.59万元;
 
排名第三的是冲刺IPO无果,现正申请新三板挂牌的东莞铭丰,实现营收5.11亿元,净利润758.06万元;排名最后的是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深圳的万里印刷,2018财年实现营收4.33亿港元,净利润2433.50万港元,分别约合人民币3.82亿元、2144.43万元。 
 
从营收变化来看,鸿兴、创源、万里与2017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增速分别为4.50%、18.13%、0.42%,只有铭丰出现6.30%的下滑,并未受到2018年硝烟已起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明显影响。
 

 
来源:网络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