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被称为购物的天堂,从奢侈品店到路边小店,从进口产品到香港本土原创设计,应有尽有,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不少文具控也会特意到香港探访文具店,采购心仪的文具用品。前几期的《国际文仪》杂志,带大家探访了不少香港买手文具店,本期,趁受邀参加香港文具展之际,《国际文仪》带大家来到香港油麻地弥敦道,参观香港最大、品类最全的一站式文仪采购专门店——中南广场(下文简称“中南”),约访负责人施小姐,了解这间文具店一路走来的故事。
中南广场在业内非常的有名,小编听很多业内的人士提到过,但一直都未能前往一探。在小编的想象中,它应该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文具店没什么两样,就只是种类全一点而已。然而,当走进中南,发现实际上这里产品的种类真不止齐“一点”,店面也与一般的文具店很不同,完全没愧对其名字中的“广场”二字。
从油麻地地铁站出来直走不远,就能看到“中南广场”四个大字,交通非常方便。地铁出站的时候还能见到“中南广场”的广告,上面有说明出站后怎么走,路痴的小伙伴也不怕找不到。
站在门口,抬眼往上看,发现这里可用的空间足足有5层,实用面积超过10,000平方尺,很难想到在寸金寸土的香港经营着这样一家文具店,需要怎样的气魄。店内的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主题及色系,销售着不同类别的产品,不由得让小编想到了日本知名的文具爱好者的天堂——伊东屋。这里虽没有伊东屋的配套齐全,但相较于现今国内文具店的经营模式来说,已是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走进店内,右边设有扶手电梯,为了节约空间,这里的扶手电梯要比一般的电梯要窄,非常的有香港特色。每层楼的扶梯口处均设有导购指示牌,详尽地说明了每层楼销售的产品品类,协助顾客能够快速、清晰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中南店内每层的产品分类与其他文具店有所不同,很明显看出,他们不是按品类分的,而是按使用场景分的。
G层,笔类和本册类。笔跟纸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产品,却分在了一起。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拿起笔时,就需要一张纸。这种逻辑性的分类除了能及时满足顾客需求,还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当你买了一支钢笔,你一定会想买一本漂亮的日记本来搭配它。同时,笔类和本册类是日常快消品,设置在首层,方便赶时间、急用的顾客能迅速找到所需的产品。
M层,乐高玩具与文具。特意在店内加夹层过渡,家长在带小朋友来买文具的时候,小朋友就会吵着买乐高玩具,这种营销方式可以说是很有手段了。小编除了在这里发现了限量版乐高玩具外,还看到了乐高推出的系列文具,这可是普通文具店和乐高玩具店都无法见到的东西,相信这也是独有的经营之道,将玩具中的文具系列和经营中其它文具系列遥相辉映。1F,以办公文仪为主。包括办公所需的一切文具及电子耗材,这里通通都有,连办公椅、电脑支架、近期网红的午休头套在此都能见到。总之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没见过的。所有产品均有实物展示,配合视频说明,让顾客清楚了解产品性能。
·1F以下的楼层可以说是办公学习的必需品,因此设在较低楼层,2F以上的产品为非日常所需品。
·2F,DIY手作用品,精品玩具等。在这里,你能惊喜地发现有很多“ins同款”,便会忍不住开始“败家”。
·3F,美术用品及英文书法用品。小编以为设在顶层的商品应该不会很丰富,结果却被硬生生地打脸了。别的不说,就说那一个比人还高的柜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建筑模型材料,想必这个柜子已经是一间淘宝店的所有东西。
这间全港最具规模的综合文仪专门店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与以前我们探访过的香港买手店不一样,中南广场文具店虽没有太多的情怀色彩,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为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我们特意约访了“中南”现在的负责人——施小姐,来给我们讲讲其背后的故事。
施小姐是中南广场的创始人施先生的大千金,如今施先生已经退居幕后,由他的两个女儿出面打理店铺。施小姐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店里工作,“中南”陪伴着她度过了童年,所以,她对中南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对这个行业也不陌生。店内的很多老员工也是陪伴着施先生以及中南一路走来的,已经在这里扎了根,对这里生了情,也见证了中南的发展历史。
聊到中南的历史,施小姐向小编透露,“中南广场”的前身名为“中南图书公司”,成立于1973年,那时候的“中南”其实并非是一家文具店,而是一间位于上环永乐街的700尺书店。这里说起来,也有一段故事。那时候,施先生在一家书店里打工,因为生意不景气,书店的老板打算把书店转手给别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施先生就顶下了这家书店,并改名为“中南图书公司”,这正是中南的起点,也成为了施先生人生中的一个转折。
1976年 “中南图书公司”搬迁至旺角(银城广场现址),开始时仍以销售图书为主,但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图书业开始下滑,为了维系店铺的经营,施先生尝试转型销售其他产品,逐步加入文具文仪及当时潮流趋势下衍生的货品,如影音产品、体育用品,也曾售卖相机及HIFI。但由于这些潮流衍生品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不是消耗品,所以流行一过,买的人也越来越少,最后能持续经营下来的,就只剩下文具了。由于文具的特殊属性,让无论是学生又或是职场人员都离不开它,每年两度的开学季,总是会有大批的学生来采购,于是,1990年开始,施先生决定将产品的重心放到文具及文仪用品的销售上。随着在文具及文仪产品上越做越大,公司也在名字中加入了“文具”二字,改名为“中南图书文具有限公司”,集中销售文具、文仪用品,并成立了专门店。2011年6月1日,由于店面扩张的需要,中南搬迁至现址,更名为“中南广场”,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南广场”。
可见,中南的成功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它见证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亲身经历了香港经济的变迁,通过两代人的不断奋斗才有了如今的辉煌。
下期,《国际文仪》来给你揭秘一下中南的一些小细节。
版权所有:国际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