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漫画家大卫·塞普雷斯(David Sipress)曾经说过:“在物质尚不发达的过去,似乎一切都显得更好。”如今,伴随着“一切皆数字化”,我们拥有了反应空前过度的市场。

看看现在超市里悬挂的笔,随便一排中性笔吧,就能让你挑的眼花缭乱,让你得个“选择综合症”。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使得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加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客户。而客户只要打开网络,就能搜到数不胜数的品牌和同类产品,多的你都不相信,但真的好吗?

许多企业因此不加节制地应用网络技术,比如为客户推送各类企业信息、新品内容和促销提醒,或者通过多种活动要求客户更多地关注、互粉。尽管也有实体店或是网店的老板喜欢这样高强度的网络互动,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在过多的随意信息或复制转发的互动是一种打扰。当遇到多个供应商同时用各种客户能收到的信息进行“轰炸”时,并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或有任何特殊及个性化的服务。与之相反,他们会感觉供应商或是营销人员正利用网络技术在“消费”他们。例如,悉数每次活动所添加或是“被拉”的微信群和QQ群里,哪几个群的内容是你每天会“全爬楼”状态阅读的?哪些网站是你每天打开必读的?

而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近期的行业展会调研发现,43%的终端店主受访表示,有过因营销人员服务不好而更换供货商的经历,有些品牌营销人员甚至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企业营销人员的登门率较往年下降50%,调研发现大城市的客户服务较二、三线城市数据要稍好。同时,有受访者表示某些企业的“僵尸”网站有近3、4年没有更新过的很多,网站上的电话也有很多无人接听的,企业的微博、微信也有很多“僵尸”案例,由此可见,过度依赖网络技术以及缺乏人性化服务,正流失企业影响力和客户,而非赢得更多客户。

 
互联网+ 不是万能的 

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应用网络技术就可以迎来丰厚的回报降低人力成本,因为网络可以跨时空跨地域,但事实上,这不能够帮助企业赢得客户的忠诚度,也不一定开网店就比开实体店要好,人力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互联网+仍是企业的营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如果企业只注重投资互联网+能力,而忽略了人际互动,将无法满足当今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