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散落在上海街头的古董博物馆,有些不出名,有些则藏在深闺,但置身其中,你就会有无比的安静感,观赏它们,可以细细品味时间流淌的痕迹。从肇嘉浜路拐到吴兴路,走过几个路口,我们可以找到一家位于老约克艺术中心一楼的打字机博物馆。推门而入,复古的萨克斯乐曲悠扬缭绕耳畔,做旧的地板和用英文报纸包裹的吧台显出沧桑印记,陈列台上一台台古董打字机则无声地讲述着似水流年。

  据说这家老约克·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是世界上继大英博物馆及瑞士洛桑博物馆之后的第三座打字机博物馆,馆内共收藏了来自英、法、德、美、意等国的32 个品牌14种语言的近300台打字机。打字机被誉为“欧洲人的文房四宝”,和照相机、留声机、电影放映机一样有着浓郁的欧洲文化印记。

  漫步于此,你可以细细品味它们背后流淌的岁月。这是一台“FORTUNA”台式打字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那是一台“GROMA”箱式打字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曾有位90多岁的海外游客游到这里,看见自己曾经用过的一种打字机,顿时热泪盈眶,当年尘封的记忆被一下子打开。还有位北京的老先生得知博物馆开张后,特地将自己家中收藏的古董打字机带来想捐给博物馆,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在这里你还能找到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缝纫机、拍《建国大业》时使用的复古相机,以及有100多年历史的爱迪生留声机等。

迈上老约克艺术中心的二楼,小碎花装饰的桌子和窗帘透出典型的英式风格,现在这里每月定期上演品酒会、电影、读书、摄影、音乐、舞蹈等沙龙,提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一个交流的平台,私密化的空间不受外界干扰,在如此富有人文情感的环境下,品味艺术也成为独特的享受。 #p#副标题#e#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机械打字机逐渐被功能日益强大的电脑所取代,而近300台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打字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岁月的洗礼后,集体展示于此,它们见证的是文明发展的辉煌历史。其中有最“年长”的1895年生产的阿德勒牌打字机,有全世界最小的迷你型打字机,难得一见的折叠式打字机和盲人打字机。

  难得一见的是,在这家打字机博物馆内,一台“古老”的打字机充当起留言本的重任。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者,都可用它“敲上”自己的心情体会。和现代的电脑打字不同的是,打字机无需用电,比电脑来得更加低碳。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