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新华书店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独辟蹊径,将流失的读者重新“请”进了书店。

   买完了文具再买本书

  3月25日中午13时,对于一个普通的书店来说,既不是周末,也没有特别的促销活动,很难看到什么顾客。但位于民德路359号的新华书店内,不时有家长和学生进出,三五成群,讨论着准备购买的书籍和文具。

  吴女士就是其中一位顾客。她在为女儿买完文具后,转身问营业员:“你们有英语类的辅导书籍吗?”随后,她找到了想要的书,结好账,满意地离开书店。旁边一位学生,看到书架上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也顺手拿起,驻足翻看。

  这样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原因就在于两年前一次大刀阔斧的改变。

  新华书店民德路分店占地180平方米,熟悉的市民都知道,这里以前叫作江西省外文书店,卖的都是译文类书籍。上世纪90年代末,外文书店经营愈发困难,江西新华发行集团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书籍种类先后变身为少儿类和综合性读物,但成效不温不火,依然缺乏人气。2011年开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家书店一直处于半歇业的状态。

  2013年2月,书店重新开张。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不再是以前那个老态龙钟的书店,这里宽敞明亮,摆满了各色文具、精品,并设置了图书专区。再看店面的招牌,也改为了“新华晨光文具生活馆”。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不仅买书,也能感受到一种时尚。

   图书销售率提升了5倍

  “新华书店从来都不缺书,这几年缺的就是人气。如何让读者重新回到书店,是我们当时主要思考的方向。”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文教用品公司负责人庄延说,“要改就改得彻底一点。”

  2012年,江西新华集团总经理涂华看到上海晨光文具借助连锁零售商业模式,结合全国加盟店的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了应对网络书店的冲击,涂华开始与晨光进行合作,即在新华书店的基础上进行装修改造,成立文具生活馆,借助新华书店和晨光文具的吸引力,带动书籍、礼品、时尚文具等商品的销售。“我们以文具+图书+礼品+生活用品为核心定位,满足读者一站式采购的需求。”涂华说。

  “我们不是出租店面,也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通过互动来吸引人流,满足大家的阅读和购物需求。”庄延强调,书店经常会进行买图书参加文具抽奖活动,晨光也会不时地推出买文具享受购书打折优惠。“凭借新华书店这个老字号,顾客的信赖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

  经过两年培育期,书店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3年销售额达到140万元,2014年突破160万元。其中,只有20多平方米的图书专区收入30万元,图书销售率提升了5倍。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读者数量的增加,书店内的经典名著和文学类书籍销售也变得更加可观。正在读初二的林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和同学来买文具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当下畅销的图书,看到感兴趣的,就会买回家。

   今年再添7家文具生活馆

  “刚开始推行时,很多人都不同意,认为新华书店只要卖书就行了,怎么能本末倒置?”庄延告诉记者,2013年为了推行文具生活馆,自己没少给各个门店做工作。如今,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不少门店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效仿。

  按照计划,今年全省将增开7家文具生活馆,总计达到35家,面积从70至260平方米,全部走的是中小型精品书店路线。

  然而,人重新回来了,但要留住人,让大家愿意购书,书店还要下力气花心思。民德路分店下个月准备重新装修和布局,以进一步提升顾客的体验。

  “新华书店与晨光的这种合作模式在全国是首次。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绝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让书店永葆活力。”庄严说。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