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暑假已经结束,而很多孩子是伴着电视剧、电脑游戏等饮食起居不规律因素度过这两个月的,开学以后就一时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发现孩子有着“开学综合征”的情况,那就需要帮助孩子稳步度过“开学适应期”。
一、什么叫“开学综合症”?
在假期结束之后的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症”,又叫“开学恐惧症”。“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开学恐惧症”有五种易发学生群体:
1、心理素质较低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
2、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
3、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4、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学业完美的优秀生。
5、曾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有过挫折经历的学生。
三、典型案例
1、开学前晚猛赶作业到很晚。不少老师反映,学校报到当天,很多孩子哈欠连天,无精打采。“我班上一位学生报到前晚补作业补到12点,怎么有精神上课啊?”很多老师介绍,“现在已经正式开学了,很多孩子完全不在状态,老师在教课的同时一定要帮孩子调整心态。”很多家长讲:“开学前几天,孩子一直在疯狂地写寒假作业,听说他的同学已经开始互相抄袭了,因为来不及了。还有的孩子把寒假作业本的中间部分直接撕掉了,反正老师也不会认真检查。”一些家长纷纷跟帖称孩子寒假过得太放松、太舒服,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游戏、电视上,根本没顾得上写作业。
2、报到当天不少学生迟到。“学校为了让孩子们逐渐适应上课时间,特意确定早上8点半报到,结果还是有几个孩子迟到了。”一位三年级老师介绍,“有家长解释假期带着孩子回老家或者出去旅游,开学前匆匆忙忙赶回来,状态还没调整过来,还有的家长解释前一天忘记调闹钟了。”
除了迟到,“有的学生因为好久不见同学,比较激动,上课随意跟同学聊天;有的学生因为作息还没调整过来,上课比较呆滞,没有精神;还有的学生书写生疏,作业完成质量差,这些表现很令人担忧。”
四、原因分析
学习生活习惯反差较大。分析“开学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差别太大,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难以适应和接受。
缺少清晰合理的学习规划。有一些中小学生会出现矛盾心理,在学校学习时盼望着快点放假休息,在寒暑假开始时觉得还是到学校上学好,假期结束了却又不想去上学。
家庭教育指导不到位。中小学生出现“开学综合症”,说明他们对新学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同样也折射出当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与其说是一些中小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不强,不如说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还没有真正到位。
有专家研究分析,学校的升学考试压力、人际交往障碍、校园文化生活单调、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家庭教育管理放任等,才是导致中小学生“开学综合症”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一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或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或性格十分内向,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又过于追求完美的中小学生,往往是“开学综合症”的易发人群。引导中小学生尽快走出“开学综合症”,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大部分学生新学期甚至新学年的表现都是由开学最初的一、两个月决定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新的学期,这是非常关键的。
五、建议与对策
我们要帮孩子从细节上调整身心状态,恢复正常作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
首先需要倒时差—假期里,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开学后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假期的最后几天,最好是提前1周,应抓紧时间调整孩子的“生物钟”。首先是早睡,切忌再晚睡晚起。家长应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硬下心肠”敦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准备学习用品,为开学营造“氛围”也是方法—家长可以督促和协助孩子准备好开学前的书本、文具等学习物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提醒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在选择参考书和工具书时,一定要本着实用、方便、求精不求多的原则。另外,家长要注意在开学前几天,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旅游或娱乐活动,也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的心沉静下来。
还有,和孩子多聊聊开学的话题—家长可以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一聊新学年的打算,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这样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对于有“开学恐惧症”的孩子,家长在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看看,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起到心理脱敏的作用。
还有,整理完成作业,复习上学期学习要点—让孩子把暑假作业理一理,看有没有没做或漏做的情况,以这种检查作业的方式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另外,很多中小学生常常到开学前最后一两天才想起“临时抱佛脚”补做功课,不仅身心俱疲,也使暑假作业的质量严重滑坡。因此,家长应提醒孩子,在开学前几天每天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没有做完的功课完成,同时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上学期的知识要点,“温故而知新”。
最核心的,是帮助孩子制定新学期计划,明确学习目标—误区:很多家长认为,暑假让孩子几乎玩“疯”了,开学了就需要“收心”,所以得抓紧开学前这几天来给孩子“紧弦”,不断地给他们定标准、立目标,并想借此让他们放松的神经再紧张起来。但是,刚开学就采取过分施压的方式来给孩子“收心”是不恰当的。因为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抵触情绪。因此,在开学前以适当的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调整到学习上来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制造过多的学习压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