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在开学季上面的花费越来越大。以往铅笔、橡皮、文具盒这些“开学老三样”早已落伍,苹果三件套等高配置,成了目前很多学生开学前的追求目标。
又到9月,我市“开学经济”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小学生:要买就买品牌 8月29日一早,市民方女士在郭林路小学为女儿报了名,随后来到一家文具店里采购文具。在孩子身上花钱,方女士从没吝啬过,每年开学她都给孩子配备全新的文具,但这些已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非品牌不要,点名非要迪士尼书包、阿迪的运动服、耐克的运动鞋、苹果手机等。方女士苦恼不已,女儿小怜今年下半年上小学五年级,开学前夕,方女士为其配了一个千元手机,再加上新书包、新文具等,共花去了两千多元,但小怜却翘起小嘴,拒绝接受。一问才知,比她大一年级的表姐穿的、用的都是品牌货她也要。 家住桂泉小区的小杰,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全身穿的都是名牌,就连苹果手机、山地自行车都已配齐了。家长郑先生介绍,这些都是孩子的长辈们资助的,现在一家一个孩子,都是使劲的疼。“看见大人和同龄的人在用,他们也想要,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得购买。”
据了解,孩子们受到广告冲击和同龄消费人群影响,消费观念正悄然改变。咸宁职院经济学教授方旭介绍,小孩子追求品牌化,家长不能一味满足,会使他们形成爱慕虚荣的心理,对其成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中学生:不断升级换代 在市民张女士家客厅的墙上,贴着一张约定书,内容大致为:孩子进入班级前10名并保持良好表现,购买苹果手机;初中升高中考试,考入鄂高重点班,奖苹果平板电脑一台,考入鄂高,奖普通电脑一台…… “用孩子想要的苹果手机和电脑来激励他,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开学前夕,张女士为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每个目标后面都有条件。虽然知道孩子为了物质化的东西去学习不好,但张女士坦言,试过做思想工作和其他办法,没什么用,这样与孩子约定后,发现还有点效果。“一提到苹果手机,孩子就两眼放光,说是有劲学习了。” 去年开学前,市民周鹏的表哥家的孩子一次性装备齐全。电子书、手机、平板电脑……“如果都买齐的话,起码得花两万多。”周鹏的儿子升初一,升学考试成绩不错,周鹏想在经济上奖励一下。随着人潮逛着电子产品店,虽然孩子的手机还能用,但还是决定先给他买个苹果5s。周鹏说,“孩子想要的苹果三件套,慢慢给他买。”
方旭表示,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努力读书,盲目迁就用物质化的东西鼓励孩子,孩子只能得到暂时的心理满足,家长应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养成物尽其用的消费好习惯。 大学生:配制走向高端 小学生、中学生都崇尚高消费,大学生又如何?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市大学生消费已走入配制高端化。 在数码港、苹果专卖店等几家品牌经销商,记者了解到,开学前夕,大学新生成为了这里购买主力。每卖出6台ipad3中至少有4台是卖给了大学新生。一次性购齐“苹果三件套”的也很常见,其他高端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也成为大学生的新宠。 5000多元的苹果手机、近万元的苹果笔记本、6000多元的ipad3。小杰以610分升入天津大学,上学前夕,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想要的苹果配件都已到手。
家长刘先生表示,家庭收入不高,一年上万元的学费、生活费不说,升学时却还索要万元的高端配置,让家长很无奈。“一部手机就够家里人吃好几个月的,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供不起。” 与刘先生持不同看法的朱女士则表示,如果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苹果三件套”,自己孩子没有,那多丢脸啊!家里顶着压力也要给孩子配齐。
开学经济“高档”化和开学用品的“高大上”,伴随的是盲目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行为的轮番上演,方旭说,学生消费超“钱”化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