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只是市场混乱,缺乏次序的结果和表象,因此,只要批发市场存在一天,就意味着市场混乱还存在着。批发市场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那么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批发市场能否升级?那我们就要看看批发市场是否比常见的商业业态高明?是否更有价值? The wholesale market is just the result and representation of distortion, therefore, as long as wholesale market exists, there will be disorder. The appearance of wholesale market does have its special conditions. Then, whe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how can it been upgrading? Let us see whether the wholesale market is better or more valuable than common business format.文具批发市场存在一天混乱就延续一天!

  作者:杨志飞

  在某地的某次演讲进入互动时间段时,一位来自中国最有名的某批发市场的业主代表给我提了一个问题,原话我不记得了,但大致的意思是:中国的批发市场未来的走势会怎么样?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关注批发市场问题了,原因是我发现它仅仅是中国市场从国营垄断的商业体系破裂后,转向市场化机制过程中的一个替代品。因此,我不关注,是因为我觉得它不代表未来,所以它的寿命不是在延长而是在缩短。对它的过度研究,就我自己设定的使命而言是一种浪费。

  就我的判断来说,批发市场的出路一定会表现出两个特征:一个是越来越分散,一个是越来越下沉,简单地说,批发市场未来维持自己生存的方式是从中心城市走向2,3级城市。我的理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梯度式展开的,这是一个延展过程,因此这就允许批发市场存在的时间长一点,但其质量一定是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的。

  我记得当时他对我的回答很不以为然,问我有什么理由?针对他这个提问,我想我强打精神,重提旧话,把我的想法说一下。

  首先我并没有说批发市场马上就会消亡,同时我也承认批发市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所谓“存在即是合理”。我只是说——批发市场是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补充性的商业形态,但它决不是标准的商业形态。批发市场当前确实取代了标准的商业形态的某些价值,但由于它寄生于双轨制的经济形态之中,因此当这种双轨开始并轨的时候,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除非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确实是独立于全球经济而存在的,它可以不遵从一般的经济规律,更彻底地说,中国的特色就在于“双轨制”,在于政府始终维持两根轨道并试图从平衡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永远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的利益获取方式和分配方式。)

  因此,考察批发市场就必须从它赖以存在的社会现实出发。

#p#副标题#e#

  一、 批发市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价值

  批发市场出现的历史机遇和市场需求是非常明确的:国营的批发渠道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那个时期的消亡以及其在供应链中不可取代的价值自然会被某种方式所替代——这就是批发市场由来的经济基础。

  至于为什么会是当前的这样的方式和样式,理由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个体、民营工厂在没有批发渠道支撑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寻找并亲自参与建设某种能与零售市场对接的形式和业态,这就是工厂自营——在某种意义上,工厂并不管这种经营业态是什么方式的,究竟是批发还是零售这个问题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出货,出活——反正有生意就做,不亏本就做,就这么简单。之后,可能是政府,可能是商人,发现了聚合工厂——这股商业力量的经济价值,于是他们“规划”、“整合”了这种市场需求,集合性的批发市场就出现了。也因为如此,批发从简单的“档口”发展成了“市场”,所改变的是,从自发的批发业务和孤立的档口变成了“有管理的市场”。

  零售商业在有国营批发公司存在的年代,商品都是被分配来的。如今,批发公司突然瓦解了,结果是,工厂不知到哪里去找零售商,同样,零售商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采购到他们面对的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特别是,工厂本身也在那个时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基地从上海转移到了广东和浙江;零售也一样,百货公司渐渐退出了文化用品的销售,各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文具店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最上端和最下断突然发现谁也找不到谁。因此,一个集中式的批发市场的存在就可以解决双方的需求。在这个行业里混得久一点的人都知道,香港有一个《国际文仪》,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5年前一直都是很有市场和号召力的。为什么?因为在那个时代,尤其是90年代,大部分的经销商(几乎都是民营的,新入行的)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生产些什么产品?都有哪些品牌?都在哪里?一切都由于信息的分散和不对称而低效。在这个时刻,《国际文仪》确实很有价值,这价值就是行业信息的集中和行业启蒙。可到了2005年后,它的发展就停滞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例如行业展会、时间积累、互联网、高速公路、飞机、其他的人际交流,导致这些基本情况大家都已经了解了,特别是由于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国际文仪》的价值也就慢慢出现了问题,很简单的道理是:信息逐步对称起来了。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到,许多的事情对历史来说都是阶段性的。但是在当时,它确实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国际文仪》也好,批发市场也好,在一个时代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行业角色和价值。

  刚才说了,批发环节既由于其当时在客观上的价值,同时也由于政府和机构的引导,所以“市场化”了。具体来说,这些市场的操办者都是地方政府,需要市场的最大好处是为当地政府提供了GDP,浙江的义乌就是最好的事例,当这些批发市场成为高地的时候,其周边地区的市场自然就变成了洼地,好处是显然的。上海的工业品批发市场也是如此,就一条街,几幢房子,所贡献的销售额则是巨大的。至于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环保,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则由于GDP 高悬而可以滞后,甚至不闻不问。因为政府和机构挣了两份荣誉和好处——其一是房租,其二是GDP。

  于是批发市场在主观和客观上被允许鱼目混珠,偷税漏税,假冒伪劣。可以见到,批发市场的好与不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都是一对矛盾共生体。

#p#副标题#e#

  二、 批发市场的运营现状

  批发市场基本是二元的经营结构:市场(物业)经营者和商品经营者。市场的经营者有他们的主要工作和业务,最重要的就是把面积租赁出去,收租是他们赢利的根本。档口、铺位、店面的租赁者就是商品的贩卖者,在原始意义上是批发商,在现在意义上是批零商。

  支撑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地方GDP和所谓的“经济高地”政策。就像义乌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至于周边地区,那自然就完蛋了。因此,市场对于商品的经营,对于商户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对于商业游戏规则,那是不闻不问的。本质上他们就是房东。

  不过,如今的情况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中国最大的三个批发市场分别是北京沙子口,上海北苏州路工批市场,广州谊园。其中只有北京的是自己的物业,其他两个都是二房东,自己做不了主的。上海由于城区建设的需要早在几年前就动了批发市场的“乳酪”,迁地经营又不成功(多年以前搞了曹安路市场,当时的计划是还要发展,可如今却没有了任何发展的迹象。),最后搞成了几个市场(国清路,恒丰路,曹安路),而每个地方的生意都不怎么样!广州就更惨了,由于展开招标,包括广州文化用品协会都难以对付。尽管市场依然存在,但是主要的二房东已经不是协会了。

  假设,房产、地产仍然继续升值下去,这些地方还能存在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多数都在交通发达的热闹地区)么?房产的所有者还允许继续做目前的生意么?人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而事实上,在高租赁成本的高压下,市场里的商品贩卖者早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单纯依赖批发已经无法维系,所以他们早就开始了批零方式,甚至还开始直销业务了。另一方面,为了获得一些利润,他们不得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一切商业上的黑暗,你都可以在批发市场里见到。

  商户说:“不经营假货我们怎么活啊?!”一语道出真谛。

  回过头来,市场目前还确实有一些优势,因为它做了把商户聚集起来,从而聚集业务的工作,其中时机和时间帮了大忙。而其中的商户几乎没有营销能力,只能依赖现成的客户来做生意。这就是为什么至今批发市场还能存在的根本原因。

  但是其中两者的任何一端要改变什么我想是不可能的。我曾经与某地重要的批发市场的主要经营者们探讨过批发市场的未来。我的建议是改房东为主营。可是当我看到他们脸上如此异样的表情时,我感到是我表错情了。是啊,他们为什么要改变如今如此简单的挣钱方式呢?为什么要投入呢?因此我相信,如果哪一天批发市场不挣钱了,那他们一定会毅然而然地放弃的。

  因为,他们从来就不属于任何一个行业,他们的行业是——房地产业。

#p#副标题#e#

  三、 批发市场的未来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批发市场会马上死去,并且我还认为批发市场至少还有十年以上的寿命。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纵深很深,标准的商业业态要影响到乡镇还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梯状也非常明显,经济的发展是一步一步从沿海向内地演进的,这也需要时间;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不断生不断灭,前仆后继,但到真正的制造大国,品牌消费时代还为时很远……

  因此,当房产所代表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继续的情况下,工商管理越来越严谨,劳工保障要求越来越高的客观要求下,中心城市的批发市场都会面临压力的,于是其中的商户也会进一步面临压力。尽管在过去他们——这些商户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例如直销,例如批零,例如假冒伪劣,但是如果成本压力还是这样继续高涨的话,他们还有哪些招来应付?我看是已经黔驴技穷了!

  所以,

  第一, 中心城市的批发市场会越来越边远化;

  第二, 批发市场的阵地站逐步向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城市推进;

  第三, 在中心城市,批发市场的功能将逐步被品牌集合商所逐步替代;

  第四, 新的批发模式也会逐步推出。

  鉴于此,我才说批发市场逐步处于退化的过程中,如果要把它继续当做一个可持续的模式来经营的话,那确实是很危险的。我的结论是:批发市场在现有的经营思想基础上是无法升级的;批发市场不会比标准的商业业态更高明,因此也不会更有价值。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