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汇总下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出口对象国技术性、经济性贸易壁垒
近日,宁海某出口文具生产企业向宁海检验检疫局报检三批套装绘画文具,输往国家是巴西,但随即办理了撤销报检,原因是该三批货物中含有进口国反倾销的彩色铅笔。
经了解,该企业对巴西政府把中国彩色铅笔列入反倾销名单征收202.3%的高额反倾销税并不知情。在签订合同后,即组织生产,生产完毕后按规定履行了报检义务,并安排了船期,但客户获知彩色铅笔需缴纳反倾销税后,取消了合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反倾销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但一些国家却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竞争的手段,借此打击竞争对手,从而给其带上了浓重的贸易保护色彩。就反倾销的实施情况来看,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出口企业:一是要收集相关产品进口国贸易政策,及时了解所在市场对相关产品采取什么措施和政策,诸如配额、许可证、反倾销税等非关税壁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选择可信赖的国外产品代理公司,利用它们对本国贸易政策的了解和当地市场最新动态以及消费者的最新需求的把握,减少贸易风险。三是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规避非关税壁垒影响。
在国际文仪 2010 年鉴中,《进出口篇》《在各国海关政策的惊涛骇浪中颠簸前行》一文中曾列举了十余项该类案例。这类案例是讨论出口困境话题的常客,本文对此不做赘述。
二、中国文具出口遭遇东南亚国家的冲击
从春节后开工以来珠三角的许多文具厂家未曾停过工,但是,大多是依靠国内订单来维持生产。来自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订单却逐渐变少,那么欧盟订单流到哪里去了?
一家给迪士尼做代加工企业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客户反馈来的信息是订单被越南、印度等国家截留。“中国文具OEM订单的两三成的外贸订单已流往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国家。”一家企业的外贸经理开始算一笔成本账,来说明为何这些国家能抢走中国的订单。比较之下,中国文具产业目前已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
以孟加拉为例:用工成本。孟加拉工人工资400元人民币/月,而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工人工资支出2000元/月,再加上租赁厂房,限电损失,工人工资比孟加拉高六七倍。
有媒体今年年初公布的一项有关385家国际买家的调研结果中,大部分受访买家表示,他们需要付较高的价钱采购中国产品,31%的受访买家表示会增加从越南的采购。调查还表明,中国的文具用品出口厂商已经感到了订单在转移,原因之一就是越南的价格要比中国便宜30%.
“宁愿做亏3%或4%的订单,也不能让机器停下来,要养着工人。如果现在就选择不接单停产,那工人全部会跑掉,整个企业都会瘫痪。”这都是珠三角文具企业的真实写照,折射了当前时期中国文具产业的现状,不乐观不容忽视。
经济学中,历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物质生产中心(及所对应的世界工厂)都是由欧美发达国家(英、美、法等)转向次级发达国家或地区(日、台等),再经由后者转移想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最后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底层发展中国家(菲、泰等)。而今,随着世界经济大格局的形成和中国新以来生产力(劳动者)的介入,中国的劳动力价值和质量都引发了大范围质疑。这也是中国近年来开始接收到国际上OEM订单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p#副标题#e#三、人民币升值
2009年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保持了强劲的升值趋势。来自国内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文具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为3%~5%,部分企业甚至远低于3%的利润率,一旦人民币升值3%左右,文具行业的利润几乎就被完全侵蚀了。
由于目前中国文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70%以上企业是生产中低端的贴牌产品,与国外厂商的议价能力很弱,汇率方面带来的损失无法通过与客户协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方法消化,提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将对中国文具出口造成严重的打击。
有数据显示,人民币若升值1%,文具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4%,将有近20%的企业无利润可言。
不过,今年开始,外贸企业已经不再提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了。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升至6.8时,外贸企业已经承受了最大的汇率压力,“但是一旦进入6.8~6.5这个区间以后,我们看到的跌幅只有中间这0.3个点。”
“根本没法预测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谢燕敏是上海英雄轻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该公司生产的“英雄”钢笔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声誉。谢燕敏坦陈,即使像英雄这样的老牌国企也无法对当前出口形势做出判断。“心里没底便不敢多生产,原来可接可不接的订单现在就一律不接了。”
之前,“英雄”系列产品出口时,也碰到过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一般都是根据3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化进行报价、接单。然而,如今这种“凭感觉”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汇率变化速度了。“今天按6.8给客户报价,过三个月可能就变成6.6了。”谢燕敏说,现在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汇率升值风险,比如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套期保值。
据了解,很多出口企业都和“英雄”公司一样,为规避风险,一般在出口日期确定后,立即向银行申请锁定价位,签订产品的保值协议。这样,在约定期限内,无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升是降,对于企业来说所赚的利润是固定不变的,从而降低了汇率损失的风险。
在汇率之外,令企业难以承受的是去年一年原材料的涨幅翻倍,有的甚至翻了3倍;另一方面,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一年的增长在30%。与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力成本的涨幅相比,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显得没那么严重。
中国的文具出口占到了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三高”经济之下,成本剧增的必然结果就是提高产品售价。专家表示,成本的上涨是整个中国文具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而产品提价也是每一家企业消化成本必然的举措,所以现在往往演变成考验客户是否有能力承受涨价,并且将此转移出去。
#p#副标题#e#四、成本上升 退税成疑 文具出口面临新问题
面临成本之痛因价格低廉,“中国制造”在备受买家青睐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诸多责难。随着近年来影响成本的众多因素的急剧变化,一个信号再次传出,中国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
“来的都是老客户,而且往往一听报价就走了。”在第109届广交会上,多位参展文具制造企业如此表示。另外,不少企业对将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传闻表示担忧。
“与去年同期相比,文具行业今年的出口成本至少提高了10%以上。”有从业人员表示:“仅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为例,塑料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降到5%,一下就少了6个点,而这可能是大多企业仅有的可怜利润率。”潮州一家日用陶瓷企业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的影响,陶瓷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检验检疫费用的大幅上升,陶瓷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了15%左右,企业出口效益大受影响。
面对成本高涨,提价成了广交会上不少企业的首选。从业人员表示,得力在广交会上展出的文具产品普遍提价百分之十几至二十几不等,“当然,这些产品较以往有了不少创新,而且这些都是在考虑成本基础上的合理提价。”他同时表示,当企业向高端制造迈进的时候,成本压力就会相应减轻。该从业者同时建议,企业报价应尽量“小心”,必须考虑预期的退税变化、材料变化、政策变化等,报价时要加入这些因素。同时,报价有效期可变短,附加条件应增加,保留提价权利,对长单大单慎重处理。
“与去年同比,我们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了20%~30%,利润下降了20%”。浙江天博文化用品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而广东一家文具企业的参展人员也表示,部分原材料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倍。虽然现在原材料的价格在逐步下滑,但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提价成为必然。
业内资深市场人士表示,“现在中国文具成本已快赶上东欧,不少国外采购商的文具订单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有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在部分欧美文具市场已出现中国制造文具产品占有量下滑的现象,以往这些市场差不多80%都是中国制造,但现在只占65%左右。
与此同时,即使是老客户下的单也往往只有短单。“欧美经济没有完全复苏,客户经济实力明显减弱,人民币升值也使我们不敢接长单。”江苏的一家文具贸易出口商则表示,原来春交会时,工厂订单都排到10月,而今年大部分工厂只排到7月左右。
文具出口企业普遍对下半年出口表现不乐观,更对近日风传的国家将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消息表示担忧。
目前,中国文具用品类的出口退税率是11%~17%,对于文具出口企业意义重大。中国商务部钟山副部长表示,目前文具出口利润非常低,有的只在2%左右,出口退税所得金额的很大一部分是变相返还给客商,以提升价格优势,一旦退税率下调,产品价格将上升,而丧失价格竞争力将对中国文具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p#副标题#e#五、买方市场的萎缩
有人说:“9.11”是美国转折的起点。也有人说: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才是美国走向衰退的开始。欧洲从冰岛、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悲观的氛围弥漫开来,延烧至像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传统“列强”,甚至动摇到法国、德国的信用评级。日本受大地震、大海啸、核泄露的冲击,不论是危机求援,还是寻求经济出路,似乎都显得力不从心。日本政坛“十年九相”的奇观,也绝非表面民主政治所推动,其深层次原因,则是经济长期动荡、停滞、反复、衰退所形成的政治焦虑。局部战争、金融危机、自然灾难,共同作用,助力西方经济进入多事之秋。一度风光无限,引领潮流的欧美经济,似步入了盛极而衰的下降通道。
不管传言如何,欧美等国家对中国文具及办公用品的需求似乎表现了这一点,从历次海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文具及办公用品出口增速开始放缓,产品需求开始更趋复合化。再联系国外数一数二的办公直销配送巨头欧迪办公因海关退税政策导致的持续性亏损,海外文具办公市场似乎开始走淡,整体市场日趋低迷。
再随着绿色办公、低碳办公的兴起,无纸化办公和纸张循环再利用再次在市场需求上给文具需求带来强大冲击。
六、遭遇招工难 产能不足
企业遭遇外销除了大环境影响外,还有部分是由于自身招工难,产能不足问题引起。
谈到招工问题,浙江某美工刀出口企业负责人向笔者直倒苦水。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要求很高,技术很低,能力和素质很差,很难想象这一群劳动力资源能支撑起下一代的密集型产业。招工指标500人,到现在4个月过去了,才来200多。该公司负责人同时还表示,本来计划着今年中有产品会在国内面市的,但是由于招工不足,企业产能上不去,目前国外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今年国内产品面市更是无从谈起了。
江西文港一家制笔出口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浮躁,一些传统文具制造工艺他们不再愿意学习,反而更加喜好全自动的机械化产品。但品质过硬的优秀产品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工监督,光靠机械是难以完成高细致筛选的。所以有一些岗位一直供不应求,招工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再有,传统文具行业的从业技术人员收入相对其他行业为低,不少当前从业者开始选择另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