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天,无尽藏非物质文化与艺术遗产研究所发起了《法向庄严-天龙山造像数字复原研究》,该研究计划希望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残损的佛造像的虚拟复原和网络展现,再现其本来面目。这就促成了3D打印与考古学的一次完美合作。
天龙山石窟以精炼、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的造型艺术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造像的经典,被誉为天龙山样式。该佛造像在20世纪初被盗取、损毁严重,仅仅1924年,天龙山流失海外佛造像就多达150多件,至今这些佛造像仍旧流失海外。而为了研究和保护天龙山佛造像,无尽藏非物质文化与艺术遗产研究所发起了《法向庄严-天龙山造像数字复原研究》。
#p#副标题#e#研究初始,研究所就确定将天龙山石窟第十八窟作为尝试,并通过对洞体进行整体3D扫描,获得3D打印机必须要3D数据。为此,研究所团队带着3D扫描设备,在第十八窟整整工作了十天,据研究所所长介绍:“3D 测绘是项大工程,一束细细的激光束,就像一个移动的取景框,打到佛像上面,这种机器是手持的,佛像和洞窟的每个细节都必须细致地扫描一遍,不能有死角。扫描一块四五十平方厘米的地方需要整整20分钟。”
洞窟扫描后的数据处理也经历了许多险阻,据所长回忆,一个佛像的3D数据就能生成上百万个面,处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因为储存太多,而经常死机。后来经过十天的不间断处理,才完成所有3D数据汇总。
拿着这些数据,研究所所长找到了杭州这家3D打印工厂,并最终通过3D打印机,将这些3D数据变成了一件1:11的复制品。虽然因为3D打印材质的关系,复制的佛造像不可能像电脑三维制图那样清晰,但是呈现出的佛造像的真实感,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一次3D打印与考古的完美结合,也证明了3D打印可以应用在更多、更广的方面,在3D打印技术及3D打印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收获到更多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