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岁末时,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年关大盘点。站在年末,回首2011年,印刷业又是“哪家欢喜哪家愁”?CPP114特为您带来年度盘点系列文章。与您一起,回味行业最难忘的人和事。

  在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经济疲软的全球经济背景下,2011年的世界印刷市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中国为代表的印刷新兴市场成为极大热门,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印刷强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东方,欲抓牢这一“救命稻草”。山雨欲来风满楼,涵盖印机制造商、印刷生产商、耗材生产商的印刷全链条,正通过各式并购、破产、重组等方式进行一轮全新的行业洗牌,相关案例可谓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从近期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到大族冠华全资收购日本筱原,都恰恰验证了当前全球印刷的“东移”大势。

  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

  2011年11月25日,就在全印展的红酒芳香还未消散之时,世界第二大印刷机械制造商——德国曼罗兰集团被证实已于当日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出,引起业界一片哗然。而据曼罗兰大中华区董事长袁治能先生受访表示,曼罗兰此举,目的是希望成功实现曼罗兰德国的重组。

  从曼罗兰官方发布的消息中可以看出,德国印机业需求急速下滑、网络出版冲击及印刷材料需求下滑等行业因素,使近年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曼罗兰不堪重负,其两大股东安联集团与曼恩集团均不再施以援手,直接导致了这起自2009年零售巨头Arcandor破产以来德国最大的一起企业破产案。

  数字化、信息化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持续低迷之下,“船大难掉头”的曼罗兰申请破产不是首例,更不会是个案。事实上,在此前有日本筱原的尘埃落定,其后还有百年老店柯达的极力自救,曼罗兰只是全球经济在印刷业的一个“缩影”。

#p#副标题#e#

  大族冠华收购日本筱原

  12月12日,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冠华”)正式对外宣布:收购日本筱原公司的产品技术、专利、装备和存货,整合两家公司资源,向高端大幅面印刷机领域进军。大族冠华“迎娶”日本筱原,成为继上海电气集团之后,第二家收购海外印机企业的民族印刷机械制造商。

  东边日出西边雨,如果说曼罗兰的破产申请是欧洲经济萎靡的症状之一,那大族冠华收购筱原无疑是中国印刷加速发展的标志符号。从大族冠华的海外并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冠华的魄力,更有中国印机谋发展,寻契机,向高端印机装备进军的决心。

  数字化的冲击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对中国传统印刷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不少中小企业的倒闭关张、印刷成本的上涨、低端设备价格战的残酷竞争、迫在眉睫的结构升级调整都为印刷发展设置了一道道栅栏。但正如大族冠华总经理刘学智先生所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困难境地,只要战略战术得当,我们会脱颖而出。不利的形势下反而是发展的最佳机会,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竞争对手困难,超越竞争对手。

  中国印刷业正处在“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头,外部环境的恶劣,带来的不仅是危难,也是契机。

  中国印刷未亡路难行

  2008年开始,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最大金融集团花旗摇摇欲坠、世界汽车业龙头美国通用破产……从美国华尔街荡漾开的金融海啸浪潮,席卷了全球经济欧洲、日本等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而在当时,虽然中国出口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开始转向,但全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

  2011年,全球经济依然没能逃脱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的阴霾,美国在巨额资金“救市”后,政府赤字大幅上升,国债记录屡创新高,并最终触顶,达到了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欧洲国家则从希腊主权评级下调开始,欧元大幅下跌、股市暴挫,甚至面临欧元区解体的严峻考验。

  巨大的市场需求,尚待开发的高端领域,渴求转型的印刷企业,中国印刷显然离“市场饱和、印刷死亡”还很是遥远,但沉重的全球经济氛围,也昭示着中国印刷的“前路漫漫,命途多舛”。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