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华书店的承包商都可以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财务数据,看看自己的周转率指标是不是很离谱?看看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是不是很低?在新华书店这样的体系下如何来改善自己的经营?
Each contractor of Xinhua Bookstore may look at the financial data of their own, to see if the turn-over index is too far off? Whether the investment return is rather low? How to improve their business under Xinhua Bookstore system?
新华书店文具店的尴尬
Awkward situation of stationery store in Xinhua Bookstore
作者:杨志飞
by MarkYang
新华书店的文具业务应当说是一项传统业务,在很长的历史中是由新华书店自主经营的,其中还有一些非常优质的文具柜台,例如无锡新华书店、杭州新华书店、重庆解放碑总店、湖州新华书店等等。但我们文具人真正了解新华书店内文具业务情况则是在2007年之后了,这是因为浙江全省新华书店把店内的文具分别承包给了“浙联”(起先叫“博库”和“博学”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而事实上,广东新华书店很早就开始改革文具业务版块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4年(或者2005年?),我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文化用品交易会上碰到一个文具新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资本家何伯权的弟弟,可惜名字忘记了。当时他就告诉我在承包广东(或者广州市?)新华书店的文具业务,我还看见他设了展位,推广并吸引QQ标准形象——小企鹅的卡通学生文具。事实上重庆办公伙伴进入这个圈子也早过2007年。因此实际上新华书店的改革远早于我们的感受和记忆。
如今据我孤陋寡闻的消息,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山西省,甚至还有河南省的新华书店都已经或者尝试把店内的文具业务承包出去。
截至2008年,文具人承包新华书店文具业务已经有11个年头了,情况究竟如何呢?我想应该是有赢利吧,不然这个圈子不会那么活跃并且乐此不彼地到处找盘子做的。不过严格地讲,这个盘子的基础以及真实的经营情况并非我们所听、所见到的那样理想。
新华书店文具店经营情况估算表 浙江博学 浙江、江苏、安徽 160 15000 94 7.8 浙联 浙江 72 10000 139 11.6 重庆办公伙伴 重庆 28 6000 214 17.9 文一 海南
#p#副标题#e#在我所看过的新华书店的文具店中店中,我觉得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是有些店的零售生意非常好,这种好都可以超过大卖场所营造的兴旺景象了;其二是店铺面积普遍都比较大。
因此,如果我们要对新华书店的文具店计算平效的话,那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同时,那些所谓销售非常好的店也可能是一个假象。这两个结论听起来很悲观,但是我有我的道理。这里说说不妨,与大家分享。
首先,新华书店明摆着是进军百货业。这一点你只要到新华书店庞大的建筑体量中切实感受下就知道了。在新华书店中,究竟有多少面积还是在坚持卖书?据我所知,新华书店除了依靠体制与垄断,还在暴利式经营教辅书籍和材料外,其他的书也基本被别人承包经营了。所以你到新华书店去看,许多已经像百货商场了,而不是书店。某种程度上书店倒像是百货店的配角了。
其次,新华书店对文具商的合约要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销售额扣点;第二是实施销售保底,如果做不到要按标准销售额来扣除约定的点数;第三是新华书店统一收款。事实上把第一和第二点合并就是收取“房租”的概念,因为听起来是“扣点”,实际上保底加扣点就是基本房租要求;同时,扣点概念还保护了新华书店体系直接赚取超过了保底销售后的利润(房租)。而收款体系则保障了新华书店立于永不败北的经营状态。
所以,新华书店不仅是做百货,而且是做房东。
第三,从第一和第二出发就已经决定了新华书店未来的经营战略——利用优势地段的国有资产和品牌号召力,走百货道路,做房东收租。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让像无锡、解放碑这样的优秀店铺?因为原本新华书店在这里是不需要任何人来承包来帮忙的!之所以出让优势资源,那就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因为新华书店知道,在它的全局中,资产也是表现出2:8原理的,如果不出让2,就得不到8!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说的就是这个。
说白了,给你无锡新华书店,也是为了甩给你80%的包袱,也许这个包袱的比例还要大一些!
第四,不能说新华书店自己就可以做得比承包商好。因为在国有体制下经营死板是个现实问题。当然,从目前情况看,承包商的经营状况从总体上确实超过了新华书店自营。不过断语却不能过早下,这是因为,我们要看看承包商本身的回报和价值!
说句公道话,承包商的整体经营确实要比新华书店自营时期的业绩要强很多,他们也确实是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不过,由于对新华书店的未来策略无法掌控,目前他们能执行的策略无非是以赢利为主,不太可能去追求商业模式的探索,不仅是新华书店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连他们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暇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通过新合约和招标制度,理论上新华书店还有有放弃目前的承包商的可能性的。据我所知,上海就存在这样的案例。因此,新华书店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注)是一直悬在承包商们的头上的。
在如此状态下,承包商们试图由新华书店找到发展强盛之道恐怕是有点勉为其难的。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每一个新华书店的承包商都可以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财务数据,看看自己的周转率指标是不是很离谱?看看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是不是很低?在新华书店这样的体系下如何来改善自己的经营?
注:达摩克利斯之剑
公元前四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公元前430~367)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有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形象的办法向他表明自己的看法。他为了满足一下宠臣达摩克利斯的贪欲,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这个追求虚荣、热中势利的达摩克利斯在大庆宴会时,抬头看到在自己的坐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吓得他离席而逃。这时迪奥尼修斯王便走出来说道:“这把利剑就是每分钟都在威胁王上的危险象征,至于王上的幸福和安乐,只不过是外表的现象而已。”因此,人们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