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每逢有新唱片推出或新电影上映,音像店都会有很多市民光顾。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发展的迅速,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听歌和看电影,甚至能轻松下载而不花一分钱。因而,传统的音像店逐渐门庭冷落,经营难度越来越大。
日前,国际文仪网记者在广州市区的一家音像店外做了一些观察,一个下午下来,除了零星几个客户之外,再无其他人员进入店内光顾。据记者了解,在广州市有很多开了十多年的音像店都因生意每况日下,而相继关门大吉。对于此现象,该店店主告诉记者,他们这家店鼎盛时期请了五六个工人,最高峰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就好几千元。后来,随着整个音像市场的滑坡,音像店的经营也开始走下坡路。店主还告诉记者,在这条短短百来米的街道,原来有十来家音像店,现在只剩下他们这一家,而且生意基本只能勉强维持开支,他也准备转行了。
众所周知,音像制品的前提投入较大,而且盗版问题严重,再加上互联网的传播快速,大量廉价和免费的资源可供选择。目前,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使用MP3、MP4或其他网络播放下载工具,过往常见的CD机和随身听已几乎绝迹。
免费的午餐谁不愿意享用?这无疑对音像制品的销售带来极大的冲击。面对这种种冲击,整个音像行业都收到了重创,音像店的经营也自然陷入了困境。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并不是大家的选择都会相同。有的人选择了知难而退,有的人选择了得过且过,还有的人选择了迎刃而上。
记者在广州市看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音像店,这些音像店在困难重重下仍表示要坚持开下去。这些店主都不约而同地跟记者说了同样的话“现在对盗版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我们相信再撑一两年,市场环境肯定有很大改善。”
对于日渐式微的音像行业,店家们除了寄希望于政府打击盗版,不少的音像店都会为自己的经营开辟一些新的出路。比如通过特色销售来改善处境,一家店便推出了老电影、老歌曲音像销售,“这些东西网络上很难下载得到,需求不小。”店主说道。还有不少原本单一经营的音像店,现在已经成为集合了书籍、文具、创意玩具等多种产品的综合性商店了。其中一家音像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多了,利润点也就多了,别的产品也能带动音像制品的销售。”
除此以外,这些经营者还告诉记者,虽然整个音像市场都不是很景气,但高品质的经典CD一直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仍有一些对音乐痴迷的人,他们不仅仅喜欢听,还热衷于收藏。所以,避开和网络等新新媒体的同质化竞争,走高品质和多元化的路线,也可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