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的桑皮纸的制作至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造纸工艺,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作为和田地区唯一一位桑皮纸制作工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百岁的托乎提·巴克其见证了桑皮纸盛衰命运。
初冬季节,我们走进普恰克其乡的桑皮纸一条街,古朴的民居、雕花的窗户和一幅幅手工造纸工艺图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走进院落,桑皮纸生产作坊中洒满阳光,几个孩子在快乐地玩耍。托乎提·巴克留着一缕花白的长须,精神矍铄,他给记者介绍着造纸的各项制作工序,也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老人5岁跟父亲学艺,他是第九代传人:"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了,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当时他就到和田、墨玉县这些需要桑皮纸的地方拿去卖,主要是用于包维药,写字或者画画方面,桑皮纸用途特别多,不过当时已经流传世界各地了。"
和田桑皮纸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用桑树皮手工制作的纸张防虫、拉力强、不易褪色,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在明清时期,新疆已广泛使用桑皮纸,由于现代纸逐渐取代了桑皮纸。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工匠改行,桑皮纸的制作工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然而历史的转机再次发生, 2005年桑皮纸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传承人托乎提 ·巴克得到了国家资金的支持,他开始重操旧业,向世人展示这项中国的伟大发明。现在,墨玉县正在将桑皮纸一条街打造重要的旅游景点,制作桑皮纸的人家也已增加到了10多户,托乎提·巴克老人的儿子吐尔逊巴克已经继承了这项古老的工艺。在造纸手工作坊中,记者看见制作好了的桑皮纸摆放在长条桌上,大小规格不等,标价也不同,很多游客在参观完桑皮纸的制作流程后大都买一些,并盖上老人的印章,留作纪念。"我很高兴,有些外国游客拿回去做纪念,这是传统工艺,政府也很支持 ,从今年8月份后,政府每个月给1千元,自治区文化厅每年给8000元给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