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公司的初期,斯坦博先生就预见到,一旦他的想法成功,将有不少的模仿者跟进,所以他一边开店,一边筹资融资,希望能够迅速地扩张,避免让竞争对手占领地盘。
斯坦博第一轮融资是向波士顿风险投资,他获得了四百万美金,用这笔钱,斯坦博组建了一个团队,并在1986年开了第一间办公超市。在86年11月份,在波士顿开了第二家店。然后,史泰博在美国东北部持续扩张,并建立了自己的仓储配送中心,对于零售连锁店来说,仓储配送也是重要的一环。在1987年,史泰博一共在波士顿和纽约一共开了9家店;到1988年5月,史泰博开了16家店,公司年收入达到了四千万美元,在高速的扩张中,史泰博三次向银行融资,筹到了三千二百万美金。
在1989年初,史泰博拥有23家店,这时,史泰博导入了自有的贴牌产品,这是创新的一步,自有的贴牌产品未来将是史泰博的利润重要来源。在1989年的4月,史泰博第一次向公众发行股票,筹到了三千七百万美金的资金进行公司的扩张。在那个月末,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二千万美金,然而此时,史泰博仍然是没有挣到钱的,虽然在1989年第一季度是实现了赢利。由于竞争对手欧迪,KMART等的兴起,史泰博不得不加快开店的步伐,在1989年底,开到了38家,这需要花不少钱。
史泰博每开一家办公超市,都会针对周边的企业进行推广,进行电话销售,与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取得联系,赠送一些优惠券,寄产品目录册,吸引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来到史泰博办公超市采购,通过这些方法,史泰博逐步建立了庞大的企业客户群,这也是一种稳定的推广经营的模式。
在1990年的时候,史泰博推出了“史泰博速递”这种类型的店,与史泰博办公超市不同的时,这种店是在城市的中心的,而且面积也比超市小很多。这种店是方便城市里的人利用中午或是饭后进行购物的。城郊的办公超市、市中心的史泰博速递、电话直销(这个时代网络销售还未兴起),史泰博健全了全面覆盖办公用品市场的三个渠道。
在1990年,史泰博开始了海外的采购,建立了专门进行全球采购的部门。在1990年底,史泰博的分店达到了74家,销售额达到了三亿美金。在1991和1992年,史泰博开始用并购的方式进行高速扩张,在美国国内和欧洲都并购了几间办公用品公司,在92年,销售额冲到八亿八千万美金,在93年,史泰博分店达到了200家,并且此时还准备在后续的两年开130家的分店,虽然这段时间,由于欧迪等强有力的竞争对头的出现,史泰博的股价是有下跌的,但史泰博公司仍然野心勃勃地进行着他们扩张计划。
在1996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差点儿改变行业的格局。史泰博准备在股票市场上花三十几亿美金对欧迪进行并购,双方开始进行谈判。但是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冻结了这项并购,原因是,两家并购后将有1100家门店,销售额达到100亿美金,这宗并购将造成行业的垄断,并最终可能会控制商品的价格,使商品的零售价格可能会上升10%。尽管史泰博声称可以将它的63家店卖给其它竞争对手,来减小垄断的可能性,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最终还是否决了这项并购。
并购不成,史泰博又雄心勃勃地展开了开店的计划,在1997年,在北美开了128家新店,全部店面达到了740家。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0亿美金,1998年,史泰博又继续开了174家新店。那一年,史泰博花费了六亿八千万的美金并购了Quill公司,这家公司是通过目录销售和电话直销的,这对史泰博的零售店销售是个有益的补充。同年,史泰博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零售店。
史泰博在欧洲的收购也进行得很顺利,在1999年底,史泰博在欧洲有120家店,在全球总计有1000家店,已经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这个时候,史泰博已经以30%的速度增长了12年,这是十分惊人的。
到了2000年后情况起了一些变化。经济衰退了,史泰博的主要客户,中小型企业也减少了,这让史泰博的经营转变了一点方向。史泰博开始放缓开店的速度,调整店面的面积以及供应琏以减少成本,理清企业的经营理念“就是那么轻松”来吸引客户群,在高速扩张后,进入了企业的稳定的经营期,需要在细节处来强化企业的优势,并控制好成本。
更多内容,请浏览专题“史泰博进化史——从急速扩张到稳健经营”:http://www.ios.com.cn/special/sta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