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仅仅只有三十年历程的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建设百年老店,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是大家热衷的话题。许多创业成功者,在企业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对于如何处理好长期的经营管理,如何处理好企业掌门人的换代问题,头痛不已。辉柏嘉Faber这个世界知名的铅笔品牌已经存在了250年,这几乎是中国一个朝代的时间。今天我们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如品牌被假冒,兄弟要分家,原材料价格高等问题,辉柏嘉都曾经遇到过。让我们一起看看辉柏嘉的成长故事。

  辉柏嘉Faber始创于1761年,从Kaspar Faber在他的小作坊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起,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工业企业之一。目前由家族第八代成员经营管理的辉柏嘉已由当初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企业员工数近5,500人的大型跨国企业。

  八代的家族企业,企业掌舵人拥有公司85%的股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政治的变故,历经风雨,辉柏嘉铅笔成为世界最大的铅笔厂商。

  第一代、第二代

   制造产品,成立公司,传奇企业诞生于寻常人家

  1761年,在德国纽伦堡附近史丹镇上, Joiner Kaspar Faber制作了正方形的木制柄,挖一个小槽,里面插一根石墨棒,然后再把那个小槽用小木棍封上,瞧,就这么简单,这就是Faber 最早铅笔产品的诞生。那时还没有文具店。他太太常挎一个篮子,拿到纽伦堡的市场上去卖,当时也有不少竞争对手呢。

  在1784年,Kaspar Faber的儿子Anton Wilhelm接手了这个小工厂,从他的父亲那儿继承了一些财产,整合了家族的业务组成A.W.Faber 公司。在1795年,尽管德国政府对铅笔制造的各方面都颁布了严格的法规,Anton Wilhelm 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代

   艰难的战争和动乱,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

  Georg Leonhard Faber扩张了家庭业务,公司发展蒸蒸日上,突来横祸,拿破仑下台了,紧接着法国1789年大革命,欧洲大陆开始了持续20年的战争和政治动乱,工业发展困难重重;英格兰石墨原料越来越少,原材料价格越来越高,工厂都负担不起。于是,德国的生产商们用一些劣质的石墨替代好的材料,这让德国的铅笔臭名昭著。在1806年,纽伦堡成为新成立的巴伐利亚王国的一部分,政府实行了自由经济的政策,允许其它城市的厂家在此售卖产品,铅笔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风雨交加的1839年,Georg Leonhard Faber 51岁的时候去世了。

   编者按:德国的产品也用劣质材料,德国的产品也会名声不好?是的,这确实发生在以品质著称的德国。在工业社会的初期,为追求低成本,为在艰难时期的生存,德国企业也经历了忽视品质的阶段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只能说,在走过了这个阶段,获得了经验与教训后,重拾品质之剑,他们才迎来了品质之国的好名声。

  第四代 集大成的一代领导

  引进先进工艺和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产量;收购原材料产地,形成价格优势;在全球范围进行营销;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Georg Leonhard Faber儿子Lothar Faber接手家族产业的时候才22岁,那时,企业有20个员工了。这个年轻人在巴黎呆了三年,当时法国在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是领先的国家,在巴黎这个自由经济中心的所见所闻让他印象深刻,他学到了很多。而纽伦堡才刚步入工业时代,新一代的商人,工程师,银行家领导着这个地区,德国1835年才建成第一条铁路。

  Lothar接手家族企业的时候,形势很严峻。德国制造的铅笔名声不好,市场非常有限。Lothar 着手进行了几个变革。Lothar提高了铅笔的品质。他引入了粘土—石墨的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产生于18世纪末。石墨和粘土混合在一起,经过烘烤,让Faber能制造出硬度不同的铅笔;蒸汽机被引入工厂,工厂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质量具有稳定性,产能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Faber 开始大量销售,为了与其它厂家相区别,他在笔上印上A.W.Faber的字样,这在当时是新派做法。他常常带着一只漂亮的样品盒,深入德国和欧洲,推广他的商品。出于对自己笔的信心,Faber把价钱定得跟英国笔的价钱一样高。有一个商人曾经开玩笑地问,这么贵的笔是用银做的吗?Lothar才不理会这么多的闲言碎语,从德国、澳洲、比利时、挪威、法国、英格兰、意大利和俄国,他所到之处均获得了大量的订单。10年之内在多个国家拓展了大量的客户。在1849年,Lothar把他弟弟Eberhard送往美国在纽约开办第一间国外的分公司,很快,在维也那、伦敦、圣彼得堡,在非洲、澳洲、印度、都有辉柏嘉的身影。

  在19世纪的下半叶,一家英国的石墨矿采光了,它原本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石墨矿。地质学家们到处找矿,终于1847年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发现了一个石墨矿,9年以后,Faber 买下了它。这笔生意解决了公司长时间的原材料问题,使Faber在市场上有了竞争优势,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编者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LOTHAR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人物。他对工业技术的敏感度,他对全球市场的重视,他对原材料产地是制造型企业核心优势的理解,都是先人一步的。正是他对企业远景上的规划和和准确把握,让Faber 轻松地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并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竞争的优势。

#p#副标题#e#

  第八代 全球竞争的时代来临了

   加速创新,拓宽产品线,整合全球资源,继续持有原材料产地

  在Roland1978年去世前在10个孩子中选择了35岁的ATTONRNEY作为继任者,他曾在瑞士的商业学校学习,并且在波士顿第一信贷银行工作,他强调盈利性,环境友好,产品顶级。他疏理了公司的运营,把不挣钱的产品削减了,并为国际化妆品公司生产化妆笔;在80年代,公司生产唇线笔,标记笔和荧光笔;在巴西开始了一项先锋的可持续性的造林计划, 27000英亩林地,10到14年时间就可以成林用来做铅笔了;另外一处庄园,每年也产2百万棵松树。

  90年代,自我创新时期。巴西项目是盈利的,但德国利润在下滑,因此在德国削减了30%的员工;市场研究表明FABER-CASTELL 品牌广为人知,但并不“独特”;公司重新定义了他的核心竞争力,在一系列的手写产品目录中,给产品一个更高档的外观,FABER-CASTELL 聚焦传统和高规格的产品形象战;公司重新设计了LOGO, 同时,推出成套的高端产品。

  在全球建设范围内工厂和销售中心,大举推行全球化行动。从1996年到1997年,营业生产工厂先后在捷克、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设立,1998年,有一间制造厂和营业办事处在印度成立在1999年,辉柏嘉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新的营业与行销公司,收购了美国公司“GREATIVITY FOR KIDS儿童创意”,一家专门为儿童制造爱好与手工艺产品的著名公司。新世纪的2001年,辉柏嘉在中国广东组装的第15套生产设备开启,生产圆珠笔、自动铅笔和橡皮擦等系列产品。

   结束语:

  辉柏嘉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工业革命的技术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战争的爆发又几次中断了公司的发展;成名之后,辉柏嘉命运又与商标法联系在一起,常常忙于保护自己的品牌权益;德国经济在二战后长期处于繁荣状态,德国制造业的品质也为辉柏嘉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八代人延续而不间断,需要一点运气。在这之间,他们一直在坚持做几件事情: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进行产品创新;不断地在全球开发市场,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地寻找资源型的原材料产地,保持成本优势。

  目前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全球参与竞争的时代,市场是全球的,生产也是全球的。在信息技术与资本市场空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的崛起与衰退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市场开发、企业并购等某一个环节没有控制好,任何企业都有可能会陷入新一轮的危机。

  对于辉柏嘉这种大厂商来说,它拥有销量上的规模效应,有品牌的知名度,拥有上百年积累下来的原材料产地,有全球的销售网络,在定价上有主动权;然而,大型企业在品牌维护、参加公共活动方面的庞大的市场推广费用,也是很惊人的,大型企业在市场灵活性和组织的反应速度方面也没有优势。目前,传统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市场透明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无数的创新型小企业正凭借良好的创意迅速崛起,辉柏嘉这个铅笔行业的大象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上保持优势,仍然需要保持组织结构上的开放性,及时从企业外部吸收优质资源并清理企业坏死部分(对于组织结构及产品系列均是如此),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原材料和市场开发的资源整合与优化。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