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是南太湖之滨一块绿色的宝地,自战国楚春申君筑建菰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素享“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的美誉。被列为中国文化瑰宝“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

  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对湖笔的制作工艺作了重大改进,首创“纳颖于管”,并流传至今。至晋代,湖州笔业已很发达,经唐、宋至元、明、清,湖笔业进入高潮,“湖颖之技甲天下”之誉远扬四海。目前,在湖的湖笔制作企业近300家,年产湖笔5000万支左右,其中70%出口,出口数量占全国毛笔出口量的 30%左右。创建于清朝乾隆6年(公元1741年)的王一品斋笔庄“天官牌”、善琏湖笔厂生产的“双羊牌”湖笔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自牌。著名笔庄如北京的“戴月轩”、“贺莲青”、“李玉田”,上海的“杨振华”、“李鼎和”、“周虎城”、“茅春堂”,苏州的“贝松泉”等,均为湖州所开。

  湖笔不仅有“湖颖之技甲天下”的盛誉,而且孕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湖笔文化是指由湖笔而生成、繁衍、发展的文化现象、文化历史、文化成果(包括特质的和精神的)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包括笔艺(讲究选料、选器具、帛笔工艺即所谓尖、齐圆、健四德等),笔道(运笔时讲究人品、意境、思想、审美、礼仪等)、笔历史、笔风俗、笔文学、笔艺术、笔宗教、笔建筑(笔塔、笔亭、笔冢等)在内的与笔有关、箉是在湖州发展壮大而形成的文化体系,融诗文、宗教、思想、民俗、旅游、包装工艺等为一堂,在不断丰富湖州区域文化中产生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湖笔是中国古代文字书写、书画创作的基本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湖笔紧密相连的书画,与京剧、民乐齐名,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三大国宝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湖笔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湖州昜是名家辈出,璀璨古今。从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佛画之祖”的曹不兴,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赵孟 ,再到近代被尊为“海上画派”宗师的吴昌硕,还有现代王体第一人的沈尹默等,湖州昨湖笔为中国书画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其中,王羲之、王献之、谢安、顔真卿、皎然、杜牧、李治、张志和、陆龟蒙、皮日休、陆羽、张先、苏试、秦观、王蒙等或为当地名家,或为政、客居湖州,他们不断把湖笔文化推向高潮。

  在今天看来,湖笔作为一般的书写工具确实不象中国古代那样具有普遍性了,但它作为艺术创作(主要是中国书画)的独特工具还继续发扬光大,而且它作为艺术收藏品的价值正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重视。湖州这次举办的不是湖笔节,而是湖笔文化节,湖笔只是一个圆心,与湖笔相联系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历史、文化成果才是它的半径用这个半径画出的圆是很大的。它所蕴涵的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将流传千古。特别是近百年来,以陈毅、李鹏等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郭沬若、潘天寿、李苦禅、启功等代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文学泰斗和书画大师,都用湖笔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有的与湖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一段段湖笔的佳话。

  因此,举办湖笔文得于打造湖笔文化的品牌,弘扬湖笔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有利于促进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湖州区域文化的发展。我们举办的集经济文化于一体的湖笔文化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目的是通过经济与文化的联接与互动,开展科技经贸、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文化展示、旅游推介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扩大对外开放,护大经济、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培育湖州人民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人文精神,促进湖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湖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落笔惊风起,摇人挹露浓。 丹青与纪事,舍北复何从。”让我们擎起如椽的世纪之笔,画丹青,作纪事,留下我们这个新时代的辉煌。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