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为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耗材企业开拓市场,我市将“耗材”从打印机与复印机类项目剥离,作为一个单列包组列入了招标范围。这意味着采购单位在耗材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不是想当然地“用什么品牌的机器,就用什么品牌的耗材”,自主品牌耗材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再配合政府财政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同等条件下选用价格更优惠的通用耗材必然是将来政府采购的发展趋势。推行“打印机耗材兼容性申报制度”。
另外,政府采购还要求所有具备打印功能的办公设备生产厂商(包括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打印一体机等),对所生产品牌的机器的耗材兼容性进行申报。厂商可以申报“本品牌只能使用本公司制造的专用耗材”,也可以申报“本品牌除本公司制造的专用耗材之外,也可以支持符合打印耗材行业通行标准的通用类耗材”,作为产品说明向采购单位公示。申报前者的生产商则可能因不支持通用耗材而丧失政府采购的市场份额;申报后者的,其保修说明中不得有“使用非原装耗材导致的机器故障不在保修范围之内”的条款,通过自愿申报的方式间接消除打印机厂商的“保修歧视”。
为了破除国外打印机巨头用来封锁我国通用耗材行业的所谓的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我市还在办公耗材协议供货的招标文件中引入了相关行业通用的标准作为评审依据,以节能环保、减少消费者经济负担为标准,协助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以来,珠海虽然在耗材产出上受到不小的冲击,但珠海市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共同努力让珠海是耗材行业在这场巨大海啸浪潮中乘浪前行。借助此次金融危机,珠海市耗材行业淘汰了一批生产工艺与设备老旧落后、生产管理与经营模式陈旧的企业。通过此次宏观经济的大洗牌,珠海市耗材行业企业变得强者更强,相对2008年以前,现今的企业具备了更强的危机应变能力和市场生存、适应能力,对今后有效抵抗金融危机有着显著的免疫作用。
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牌也让全球业内知名企业再次将眼光集中到了珠海身上。2009年7月,“史丹迪”在珠海举行揭牌仪式,这代表着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配件供应商落户珠海。史丹迪公司为全球激光硒鼓和墨盒再造行业生产8000多种产品,销售13000多个产品。目前在全球有6家分公司、7个经销中心,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有20个工厂。史丹迪在珠海首期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建服务中心,规划是技术先行,为将来更大的投资奠定基础。
同年,作为首个国家耗材质检中心,占地16000平方米的“国家印刷及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9年9月在珠海南屏科技园动工。并于2010 年3月13~1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评审专家组于在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状况、影响力、权威性和地方政府支持六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考核。
#p#副标题#e#国家耗材质检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印刷及办公耗材产品国家级检测中心,具备了向社会出具公正、科学、优质检验报告和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和资格。可以承担打印耗材、油墨、办公文化用纸、印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等106个产品、涉及参数1086项的监督抽查检验、各类专项检验、定期监督检验、国内外的委托检验以及仲裁检验。业务工作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检测报告允许使用“CMA”、“CAL”、“CNAS”标志。
国家耗材质检中心在珠海落户,反映出珠海在该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国家耗材质检中心建设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实验室已设在珠海市质监局大楼内,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配置了总值达到1500万元高、精、尖检测仪器及配套设备,既满足于检测与研发需要,又适度超前。第二期将建在占地面积达1.65万平方米的南屏检测基地,已于2010年5月动工建设。
国家耗材质检中心是以科技领先、技术精湛、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致力于集产品检测、科研开发、风险预警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了一个高效、准确、全面的技术服务检测平台,实现“当地生产、当地检测、当地出口”的一条龙服务,不仅缩短检测时间,同时又可大大降低检测成本。
或许金融危机给珠海的耗材行业一些企业带来了致命的冲击,但经过这次洗心伐髓,并且不少国际知名的大型公司入驻让珠海耗材行业从本质上进行了行业的重新组合。不管是从工艺技术还是从资金实力上来讲,珠海耗材行业都经历了全面的考验。相信广大珠海企业在“珠海精神”的号召与鼓舞下会再接再厉将世界耗材之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