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美术馆 Song Art Museum
凤凰谷山顶艺术馆
红砖美术馆
于庆成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悦·艺术馆


松美术馆 Song Art Museum
凤凰谷山顶艺术馆
红砖美术馆
于庆成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悦·艺术馆
很多人或许对艺术只是一知半解,但他们却非常喜欢去看展览,他们喜欢的往往不是特定的展品,只是单纯地喜欢美术馆里的氛围,即使没有展览也喜欢在美术馆里穿梭,欣赏奇思妙想的建筑给我们带来的风景与想象,因为很多美术馆自身,就是一件经过精准计算的艺术品。
今天,《国际文仪》就和大家一起来逛逛,国内的那些让人惊艳的美术馆。
北京·朱周空间设计
松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先生创办,于2017年9月正式开馆,以个人收藏为主。
松美术馆总占地面积22000余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有12个展厅。其前身是一个废旧的马场,通过环保与艺术的理念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化、现代化的博物馆。
本着“节约”、“简洁”的理念,建筑师去除了原始建筑的符号,将一切转化为几何、净白,使“松”成为一座极具包容力和承载力的“艺术容器”。外院栽有一百九十九棵各具特色的松树,使松美术馆静谧而别具一格,美术馆也因此得名。
北京·dEEP Architects
凤凰谷山顶艺术馆位于北京和承德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之上,远眺金山岭长城。建筑占地面积1500㎡,建筑室内面积2600㎡。除作为美术馆展示艺术作品及相关文化活动之外,也承担凤凰谷整体开发项目的接待与展示功能。
凰谷山顶艺术馆在形态上寄托了我们对中国古典精神的思考和延展。我们注重“势”这一概念,用建筑的形态去继承和演绎“势”,依山就势,顺势而为,反映了周遭连绵的山势和自然形态,与之融为一体。
首层为开放的展览区域,视线通透,南北均可观远山美景、近处的松柏,自然始终相随。西侧有一个混凝土的方盒子,作为连接室内外的入口,可通过屋顶栈道直接到达山顶,或翻越屋顶,到达建筑东侧的室外平台,将整个顶层的空间室内外联通起来。
北京·董豫赣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展馆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立。
美术馆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打造出一座于生长于喧嚣之外、怀拥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主体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及局部地下一层,其中包括9个展览空间、2个公共休闲空间、1个艺术衍生品空间。
作为红砖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在建筑构成上的最大不同——一座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意象精心打造的现代园林,构成了参观体验和建筑结构上的双重延伸,而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和会员俱乐部等配套设施也正散落于此。
天津蓟州·张华建筑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庆成是世界著名的原创泥塑家,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蜚声中外。而于庆成美术馆设计构思用感性的词形容是“捏泥巴”,理性的词是流形。
在设计中把近年来的思考作了一个总结,提出一个新概念“流形”,一个从头至尾充满运动变化的并有两个或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端头的形体,该形体表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空间形体,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一个时空演变的过程。
上海·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北岸,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龙耀路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围绕该建筑的地面广场被抬升至洪泛区之上,黄浦江景致一览无余。
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联系,该布局为建筑的各个部分带来独立运营的可能性。
建筑分别由上层和下层组成,上层为通过顶部采光的展览空间,下层则包含多功能厅、艺术工坊和教育空间。这些半地下空间,利用侧高窗采光。它修长的造型试图将更多的江景带给参观者,同时也为二层入口创造了一个宽敞的露台。
这个建筑由半透明的、玉石般的玻璃包裹,赋予建筑族群乳白的质感。该立面材质将斑斓的日光带入建筑,夜间也透出绚丽的灯光,与悬挑屋顶光洁的质感涂料饰面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大舍建筑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
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
深圳·BLACKhome
悦·艺术馆由原金威啤酒厂的易拉罐生产车间改造而成,更新升级后将作为集展览、办公、营销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文化建筑使用。藉由这个看似简单的立面改造项目,建筑师完成了对“遗产”和“立面”的再解读。
新立面的设计中建筑师们承袭了弧形语言,用内凹的弧形界面对应突出的罐体,形塑建筑的边界形态。置身室内,人们可以看到啤酒厂遗留下来的发酵罐罐体;移步室外,早晨的阳光将东侧罐体的形态投影到建筑上,又随着日头起落斑驳隐现。
8
武隆·懒坝美术馆
重庆·C+ Architects
懒坝美术馆是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为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设计的主展示场馆,作为整个展览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其本身即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在远离都市文明的山中,建筑师利用自然中的经验,通过对大地景观稍加施工,使人重新注意自然并回归到自然中去。
整个美术馆从不同角度看都像是漂浮在场地中,尤其到了晚上,在照明的映衬下,更像是一个漂浮在山中的光环。椭圆环形主展厅使用了大片的玻璃幕墙,人们在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同时,可以从360度方向感受山中风景。
9
知•美术馆
成都·隈研吾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
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10
UCCA沙丘美术馆
河北北戴河·OPEN 建筑事务所
UCCA沙丘美术馆位于中国北部渤海湾昌黎县一段被称作黄金海岸的沙滩上,隐藏于沙丘之下。将美术馆选址于沙丘之下,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种保护。
受启发于孩童们在海边挖沙的游戏,建筑师尝试在沙丘里“挖掘”创造出形态各异又互相连接的一些“洞穴”,一系列细胞状的连续空间,构成了沙丘美术馆里丰富的功能,包括大小形态各异的展厅、接待厅和咖啡厅等。
美术馆的入口是一条长长的、幽暗的隧道,通过隧道,空间则豁然开朗。中央展厅,一束光线从高高的穹顶上倾泻而下,光线在墙壁地面间跳跃折射,空间弥漫着静谧而神圣的精神光辉。
从沙丘美术馆内部看海,透过不同的洞口、在不同的时间里,大海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11
长江美术馆
山西太原·直向建筑
长江美术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北角的长江村新建社区南端边界,与城市紧邻。美术馆西南侧主楼梯从城市街道开始向上爬升,通向二层户外活动平台。
平台成为一个被架起的广场,再通过北侧的连桥延伸到社区。这条外部穿越的公共流线,完全独立于馆内的展览流线,二者共同服务于城市公众和社区居民。
在美术馆内部的“光塔”是整体空间组织的“锚固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人们对这个空间的体验从底层开始,参观路径中会有两次对望,结束于沿“光塔”外层环绕而下的螺旋楼梯。
12
范曾艺术馆
江苏南通·原作设计工作室
范曾艺术馆是为满足范曾大师书画艺术作品以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展示、交流、研究、珍藏的需要而建造的,以传统的空间的“院”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系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的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
范曾艺术馆如同一个可以水墨浑融的空灵腔体,为浓进淡出的晕染留有发挥的余地。它是向水墨致敬的一种态度,方寸之物,内有乾坤,于局部的单纯中体悟整体的复杂,单纯澄净而又气韵饱满。
13
沭阳美术馆
江苏沐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项目位于传统书法之乡——江苏沭阳,定位为展示和传承沭阳文风的书法艺术馆。建筑构思从宣纸,笔墨,印章中提炼了中国书法艺术中最为根本的黑白红三色,以单纯的色块体量打造纯粹的空间体验。
建筑布局取意“乱石铺街”的书法审美意趣,通过控制建筑的体量大小,空间收放,材质对比等关系,契合书法艺术中虚实,轻重,开合等变化。
沿街最大的展厅红砖外墙,如同一枚凝实的刻章,印盖在飘逸的水墨画卷上。墨色体量角部均施以削切,以深灰色氟碳漆喷涂,在蓝天下墙面呈现出微妙的色泽变化,如巨石,如墨块,具有雄浑拙朴的质感。
14
浙江美术馆
浙江杭州·筑境设计
秀美的西子湖畔,苍翠的玉皇山麓,浙江美术馆选址于山水之间,环境条件十分优越。设计从书法、水墨画、江南传统建筑和西方构成雕塑中寻找通感,以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代审美理念取得和谐统一。
黑色屋顶构件与大片白墙的色彩对比、多面坡顶穿插的造型手法,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着江南传统建筑特征,如水墨画般流露着江南文化的气质意韵。
而钢构架、中空夹胶玻璃、石材等现代材料与技术的运用,由坡顶转化而成的屋顶锥体与水平体块的穿插组合,又使建筑极富现代感与雕塑感,符合现代的审美理念。
15
台州当代美术馆
浙江台州·大舍建筑
美术馆位于台州具有独特历史底蕴的沙门粮库文创区内,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2450平米,共有八个展厅,由于展厅的层高较高,通过错层的处理,减缓并延展了参观的路径,同时构成了丰富的立体空间序列。
美术馆试图以现浇混凝土的粗砺与平行筒拱空间的细腻营造崭新美术感的空间氛围,筒拱的结构非常好地结合了展厅的灯光设计,并且在空间上沟通着建筑的内外。
美术馆的门厅结合咖啡、艺术衍生品商店等文创空间,通过充分保留粮库的旧锅炉、大树、浴室和锅炉房建筑等历史遗迹,形成独特的入口空间场所,门厅的屋面设计为室外看台的形式,为美术馆广场未来的各种公共活动提供了戏剧性的可能。
16
吉首美术馆
湖南吉首·非常建筑
吉首美术馆所在的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横跨于流经吉首的万溶江之上,希望人们不仅会专程去欣赏艺术,也可以在上班、上学、或者购物的途中与艺术邂逅。
美术馆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下层的钢桥是开放的桁架结构,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一个带顶的街道,同时也助于疏导洪流;上层的现浇混凝土拱桥内部设有画廊。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
17
银川当代美术馆
宁夏银川·waa 未觉(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术馆外观的设计基于这千年间地貌的变化,以流动的皱褶肌理还原了千百年间塑造了如今地貌的沉积岩运动,同这片土地千年前的过往发生着对话。美术馆的外观犹如一个“运动中”的地质断面,暗喻着这片土地千年间的变化,亦传达了这片土地的源头——黄河——丰富、多变的性格。
建筑内部充分考量了人的需求与空间感受,以内部空间布局作为外观形态的基础。不同于通常的美术馆如教堂般巍峨的形态,建筑师希望打破当代艺术同普通公众的距离,营造出一个欢迎访客进入的美术馆。
18
韩美林艺术馆
宁夏银川·三磊设计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建筑设计灵感源于对贺兰山苍茫雄壮的感动,以及对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房屋方式的传承。艺术馆建筑的外形和构造完全与贺兰山融为一体,整体嵌入空间,空间错落有致。
规矩方正的主展厅与更开放,空间更丰富的互动展区有机结合,并在多个空间中约会日光与山景,真正做到了空间功能与空间形态的完美结合。艺术馆外墙面装饰毛石,均就地取材自贺兰山区域,是目前银川市最高的外装毛石砌筑建筑,同时也表现出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对话。
19
溶岩美术馆
贵州安龙县·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溶岩美术馆修建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安龙县海尾山谷北侧的巨大岩壁之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山谷,奇峰、怪石、河流、天坑,以及谷底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都尽收眼底;稍抬头,是一望无际的万峰如林。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置身溶岩美术馆,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
美术馆平面呈不是很对称的类月牙形,正立面呈干净弧形,通体由玻璃幕墙组成,这种处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海尾山谷的壮美景色收入建筑内部,使建筑内部的使用者可以观赏群山和河谷的全景之美。
20
丰盈·耕石艺术馆
福建崇武·GOA大象设计
丰盈·耕石艺术馆位于福建崇武,是国家级雕刻大师吴德强的作品陈列馆,也是一个位于雕刻工作厂内的改造项目。建筑师将三个不同姿态的院子植入建筑,形成了一个隔而不绝的独立世界。
建筑外墙由雕刻家亲自操刀设计,采用当地石材塑造出凹凸渐变的肌理,赋予墙面生动、丰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