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贸还是内销,在整个浙江的经济版图中,传统制造类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再起,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但这条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怎样坚持走下去?
如果不是3年前那次痛苦的“百分之十与百分之二之争”的谈判经历,陈瑞教或许现在依然在做着利润几分几毛的廉价文具。当时,陈瑞教接到一个日本文件夹订单,迫于成本压力,陈瑞教要求对方把原来六毛钱一只的文件夹提价10%,也就是涨到6毛6分钱一只,而对方仅答应涨2%,也就是6毛1分左右。为了这每只的五分钱,陈瑞教第一次和客人红了脸。这一单生意让陈瑞教立志不再做“抵抗力”低下的产品。
他将自己3000多万元的积蓄大手笔地投入到高端签字笔和钢笔的研发上,从笔尖的精细化设计到外形材料的研制,陈瑞教和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三千多万,都是我一毛一毛赚过来的,万一失败就什么都没了。” 陈瑞教说。带着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三年之后,以陈瑞教名字命名的瑞教系列高端笔已经走向市场。
现在,陈瑞教在温州、上海建立起两个生产中心,在美国加拿大还有两个笔具研发中心,瑞教系列高端笔第一年投产,产值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万。
“就算制造的成本优势没有了,把自己升到微笑曲线的两头,研发掌握在你手里,那就掌握了这个产业的最高端。”在马津龙看来,传统制造业还大有提升的空间和意义。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或转型,或升级,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会伴随着阵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产业结构调整正伴随着企业的阵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