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制笔,尽显神通;任性挥毫,八面生风。”这番话出自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尉天池之口,夸的是一位自号“徐老三”的毛笔制作者。“徐老三”本名徐地泉,是南京市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事的毛笔定制,客户主要是尉天池、言恭达、范杨、周京新、喻继高等书画名家。
 
昨天,记者来到徐老三的家。他向记者展示了毛笔的制作流程,选料、脱脂、去绒、装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修毛……制作一支小小的毛笔,竟然有120多道工序。他制出的笔,根稳、腰力充足、笔锋灵动、笔尖柔韧。“一支好笔不是工艺认真、选料精到就能做出来的,必须让用的人得心应手。”徐老三说,这就是自己制作的毛笔受众多书画名家青睐的“秘密”。
 
原来,徐老三的毛笔定制,是真正的“量身定制”。制笔前,他一定要先与对方交谈,研究对方作品,观察对方是如何写字、作画的,从而把握对方的用笔习惯和需要,然后再根据自身对毛笔性能的了解,制作出适合对方用的笔。如尉天池,他曾遍寻而不得“称手兵器”,最后慕名找到了徐老三。接单后,徐老三先仔细研究他的书写习惯,发现他写字和一般人不同,习惯按到笔根,而一般人最多用到1/3的位置,因此,给他制作的毛笔,中间要挺、尖要突出。此后,徐老三再精心选配材料、制作,终于制成了让尉天池满意的笔。最近,徐老三打算收个学徒、开个工作室,将自己这些年制笔的经验总结一下,今后多做些“标准化”的好毛笔。
 
来源:南京日报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