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萧萧的寒冬时节,早晨来到空气清凉的九莲塘边,经常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快乐老人手持自制毛笔,在公园的长廊青石板上恣意书写,笔锋一起一落之间,尽显畅快和自如。这种集健身、养心于一体,独具“中国范儿”的地书,常让驻足的路人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而关于老人和他的地书故事,年复一年地在九莲塘边上演着。

  老来有乐 地书为伴

  埋头写字的老人叫苏杰,今年67岁,是芜湖技师学校的退休职工,从事行政工作,年轻时就一直热爱书法艺术。

  2008年,离开了诲人不倦的教育岗位,他感到无所事事,儿子在南京成家立业之后,苏杰和老伴常常去南京照顾小孙女,一次,在风光旖旎的莫愁湖畔,他看到几位老人练着地书,爱好书法的苏杰,出于好奇,走上前,与其攀谈起来,他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回到家后,儿子替他在网上买来了书写地书的毛笔,开始和那些老友们一同练习地书。从此,不管是南京的莫愁湖步道板、还是小区的人行道上,无论是春寒料峭的初春、还是落叶缤纷的秋天,总能看到苏杰在一丝不苟地练习地书的身影。弹指间,苏杰练习、钻研地书已近6年,他的楷书苍劲有力、大气稳重,行楷洒脱、流畅、似行云流水。

  苏杰的书法和地书能有今天的成果,得益于年轻时父亲对他的细心引导。父亲告诉他,自古以来,大家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都非常敬重,尊重他们的学识,敬仰他们的人品。所以,练习书法成了苏杰年轻时的一大追求。而步入老年的苏杰,又从写地书中找到了新的乐趣。

  省纸省墨 健身找乐

  谈起在纸上写书法和在写地书的差别,苏杰最大的感受是“心境不一样”。在公园里写地书,能跟周围人聊天,互相切磋;而在家里写字,只能一个人琢磨,缺少跟周围人的互动交流。他觉得写地书是件很开心很随性的事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候写诗词歌赋,有时候写字词成语,有时候写楷书,有时候写行书,没有限制,就是图个高兴。”

  除了能够愉悦身心、广交好友之外,地书的最主要功能还在于它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文化活动。苏杰掰着手指头数着写地书的优点,“省纸、省墨、环保,健身、有趣”。苏杰说:“自打写地书,年轻时落下的腰疼病现在好多了,而且写地书能静心,当我把注意力集中于笔锋的时候,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心中的烦恼也都烟消云散。”

  在苏杰看来,相较于练习书法,地书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上手和运笔,运动效果也更加明显:“书法讲究气息和全神贯注,本身就是一种练气和练脑的好方法。地书在这些优点上,还能够锻炼臂力、腕力、腿力和腰力,锻炼效果更加全面,省纸省墨,绿色环保。”

  苏杰一边书写一边说着地书的好处,旁边便有一位书法爱好者和苏杰攀谈上了,“写这个难不难啊?我能不能试试”。苏杰立刻把笔递给他,“来,你试试。”一番你来我往,两个陌生人很快就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苏杰高兴地说,“你看,就这样,我可交到了很多朋友,原来不认识的,认识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更重要的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啊。”

  废物利用 自制用笔

  “刚开始,写地书的笔是儿子网购的,回到芜湖我就自己开始自制地书笔,找来一个废旧拖把柄,剪块儿海绵,把海绵修剪成笔头的形状,拿铁丝或者绳子一捆,蘸着清水就在地上写。而且笔杆是空心的,还可以注水。”苏杰说,自己在九莲塘公园写了6年地书。

  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写地书也很有讲究,以大块青石砖为宜,颜色越深越好,不能太过光滑或粗糙。太光滑,写出字来轻浮,消失迅速,不易显现一段完整内容;太粗糙,则费水不易干,难以形成新的书写场地。

  地书笔的挑选,也有讲究。写行书或草书,海绵笔头宜长,写楷书,笔头以中长为佳,而写隶书或篆书,笔头应稍短些。至于笔杆,可根据个人身高或书写习惯来选择。

  苏杰乐观地说,要将这门快乐的地书艺术,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尽享惬意的晚年时光。

  原标题:苏杰: 地为纸水为墨 九莲塘边秀地书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