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台的 《指导意见》,对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像笔墨纸砚这样,嵌入到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文化之中。人们曾经用它们传递亲情浓郁的家书,书写传诵千古的文章,创作令人惊叹的书画精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房四宝有效传承了“笔尖上的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钢笔、电脑、复印机等现代文化用具的出现,习惯了快餐文化的人们对文房四宝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少。为了改变目前我国文房四宝产业市场空间不断萎缩、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行业发展陷入困境的现状,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文房四宝产业的统筹和规划,促进文房四宝产业传承发展。就此相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老会长郭海棠。
记者:出台《指导意见》有何现实意义?
郭海棠:早在2014年9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就按照全国政协委托的调研提纲,提出了文房四宝行业发展的书面意见。2014年11月经国务院两位副总理批示,由工信部牵头,与五部委于2015年2-3月,对文房四宝主要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征求了行业骨干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文房四宝产业高度重视。时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的我作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迫切希望通过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文房四宝行业发展。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及文房用品用具(包括:书画印泥、篆刻印章、国画颜料等)的总称,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发展和繁荣文房四宝产业,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文房四宝产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空间不断萎缩,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行业发展陷入困境。《指导意见》指出,面对这些问题和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文房四宝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行业传承、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规范了文房四宝行业管理范围,对中国文房四宝协会30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值得推广与弘扬。
记者:目前文房四宝产业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海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房四宝产业进入缓慢恢复阶段。2000年11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首次在全行业开展向社会推荐“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品牌———即中国十大名纸,十大名墨、十大名笔、十大名砚、十大文房名品名具”活动,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评与考评,合格者继续保留,不合格者淘汰,由新产生的名品代替。至今已开展六届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品牌推介活动,为行业评授50多个“国之宝”名牌产品。通过中国十大品牌推介活动,文房四宝企业的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2009年7月、2014年11月先后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全行业评授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103名,其中宣纸大师8名,纸笺大师1名,书画纸大师2名,制墨大师5名,制笔大师16名,制砚大师(12个砚种)55名,书画印泥大师2名,制印大师6名,装裱大师2名,木版水印大师1名,瓷文具大师1名,漆文具2名,竹刻文具1名,红木文具大师1名。通过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的评授,提升了文房四宝的价值,提高了文房四宝艺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文房四宝精品的不断产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稳步发展,工业总产值约60.2亿元。经九部委批准,在全国文房四宝行业中评授文房四宝特色区域30个。通过特色区域考评,调动了地方政府与协会共同保护文房四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经文化部批准的文房四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3个传统技艺被列入保护名录。
与此同时,我国文房四宝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行业后继乏人。由于文房四宝产品的制作均是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工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生产周期长。加之原材料短缺,企业利润薄,职工工资低微,现在的年轻人已不愿从事文房四宝产业工作,改行跳槽的人逐渐增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危险。其次,行业生产成本较高。如制砚台用的砚矿石,制印泥用的朱砂、蓖麻油、艾绒,国画颜料用的天然矿物等,全是农民或个人去采集。企业从农民手里购买原材料,没有增值税发票,企业无法做抵扣,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使文房四宝行业尤其是毛笔制造业陷入困境。文房四宝既是轻工业产品,又是文化用品,亟需国家出台扶持政策。
记者:《指导意见》对发展文房四宝产业提出了哪些规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郭海棠: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对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文房四宝行业虽小,但行业产业集群特征显著,特色区域较多,有一座山,就有一群刻砚、制墨的人;有一条河,就有一家一户造纸、制笔的。产业集群自然形成,这是文房四宝行业的特点。目前全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共有30个,未来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
《指导意见》提出,全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石印材、文房用具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在2020年要达到40个左右,建设一批文房四宝优秀历史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特色博物馆、陈列馆。同时,提升“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培育文房四宝产业“国之宝”品牌产品50个左右。文房四宝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教育、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文房四宝艺术大师和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一批文房四宝产业高技能人才,带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即实施“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加快专业化中高端市场建设;加强原料的保护与有序开发;推动技艺传承创新,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鼓励“双创”和“微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特色小微型企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消费市场。
为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当其冲的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工夫,促进产品创新和升级。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各金融机构扩大对文房四宝企业信贷规模,鼓励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文房四宝企业的设立发展。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设文房四宝相关专业,支持重点企业、集聚区与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其他的保障措施还包括: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工作落实等,推动文房四宝产业健康发展。
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像笔墨纸砚这样,嵌入到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文化之中。人们曾经用它们传递亲情浓郁的家书,书写传诵千古的文章,创作令人惊叹的书画精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房四宝有效传承了“笔尖上的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钢笔、电脑、复印机等现代文化用具的出现,习惯了快餐文化的人们对文房四宝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少。为了改变目前我国文房四宝产业市场空间不断萎缩、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行业发展陷入困境的现状,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文房四宝产业的统筹和规划,促进文房四宝产业传承发展。就此相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老会长郭海棠。
记者:出台《指导意见》有何现实意义?
郭海棠:早在2014年9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就按照全国政协委托的调研提纲,提出了文房四宝行业发展的书面意见。2014年11月经国务院两位副总理批示,由工信部牵头,与五部委于2015年2-3月,对文房四宝主要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征求了行业骨干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文房四宝产业高度重视。时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的我作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迫切希望通过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文房四宝行业发展。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及文房用品用具(包括:书画印泥、篆刻印章、国画颜料等)的总称,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发展和繁荣文房四宝产业,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文房四宝产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空间不断萎缩,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行业发展陷入困境。《指导意见》指出,面对这些问题和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文房四宝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行业传承、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规范了文房四宝行业管理范围,对中国文房四宝协会30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值得推广与弘扬。
记者:目前文房四宝产业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海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房四宝产业进入缓慢恢复阶段。2000年11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首次在全行业开展向社会推荐“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品牌———即中国十大名纸,十大名墨、十大名笔、十大名砚、十大文房名品名具”活动,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评与考评,合格者继续保留,不合格者淘汰,由新产生的名品代替。至今已开展六届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品牌推介活动,为行业评授50多个“国之宝”名牌产品。通过中国十大品牌推介活动,文房四宝企业的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2009年7月、2014年11月先后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全行业评授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103名,其中宣纸大师8名,纸笺大师1名,书画纸大师2名,制墨大师5名,制笔大师16名,制砚大师(12个砚种)55名,书画印泥大师2名,制印大师6名,装裱大师2名,木版水印大师1名,瓷文具大师1名,漆文具2名,竹刻文具1名,红木文具大师1名。通过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的评授,提升了文房四宝的价值,提高了文房四宝艺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文房四宝精品的不断产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稳步发展,工业总产值约60.2亿元。经九部委批准,在全国文房四宝行业中评授文房四宝特色区域30个。通过特色区域考评,调动了地方政府与协会共同保护文房四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经文化部批准的文房四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3个传统技艺被列入保护名录。
与此同时,我国文房四宝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行业后继乏人。由于文房四宝产品的制作均是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工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生产周期长。加之原材料短缺,企业利润薄,职工工资低微,现在的年轻人已不愿从事文房四宝产业工作,改行跳槽的人逐渐增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危险。其次,行业生产成本较高。如制砚台用的砚矿石,制印泥用的朱砂、蓖麻油、艾绒,国画颜料用的天然矿物等,全是农民或个人去采集。企业从农民手里购买原材料,没有增值税发票,企业无法做抵扣,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使文房四宝行业尤其是毛笔制造业陷入困境。文房四宝既是轻工业产品,又是文化用品,亟需国家出台扶持政策。
记者:《指导意见》对发展文房四宝产业提出了哪些规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郭海棠: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对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文房四宝行业虽小,但行业产业集群特征显著,特色区域较多,有一座山,就有一群刻砚、制墨的人;有一条河,就有一家一户造纸、制笔的。产业集群自然形成,这是文房四宝行业的特点。目前全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共有30个,未来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
《指导意见》提出,全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石印材、文房用具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在2020年要达到40个左右,建设一批文房四宝优秀历史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特色博物馆、陈列馆。同时,提升“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培育文房四宝产业“国之宝”品牌产品50个左右。文房四宝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教育、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文房四宝艺术大师和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一批文房四宝产业高技能人才,带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即实施“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加快专业化中高端市场建设;加强原料的保护与有序开发;推动技艺传承创新,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鼓励“双创”和“微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特色小微型企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消费市场。
为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当其冲的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工夫,促进产品创新和升级。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各金融机构扩大对文房四宝企业信贷规模,鼓励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文房四宝企业的设立发展。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设文房四宝相关专业,支持重点企业、集聚区与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其他的保障措施还包括: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工作落实等,推动文房四宝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文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