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迪是不是个大人物这不好界定,但这个内心比外表更强大的男人的的确确参与了一些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

  翻开中国的书法历史,浪漫的诗客、狂放的文人、落魄的名士、失意的皇帝,漂泊的隐者、得道的高僧……他们留在宣纸上的墨迹,或笔力遒劲,或行云流水,至今仍熠熠生辉。如果能将这些保存千年的瑰宝逼真再现让更多人一睹为快,意义非凡。这件事情,合肥人孙迪做到了。

  2010年5月15日,“全球首套宣纸材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在“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市和“中国宣纸之乡”泾县首发。自同日起,该套邮票还同时在“世博会”安徽馆陈列展出,供世界各地参会者欣赏。

  而这一天,勤奋的孙迪早晨6点就与爱人早早地来到厂里。他正在为中国邮票总公司安徽省邮票公司赶制追加的500套宣纸邮册。之前,他已经做了1000套并在5月15日当天售罄。这天晚上,孙迪和爱人一直忙到9点多才回到家里。

  “后来听到当天卖完的消息很开心,历时两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孙迪略显得意地说。从跟邮票公司接洽到1000套邮册售罄,孙迪为此忙活了两个多月。虽然孙迪无意减肥,但体重还是从215斤直线下跌到185斤。

  孙迪为邮票公司制作的邮册包括《纸上行云》、《皖韵颂春秋》、《印象宣城》三册书和三千卷原大高仿真《兰亭序》横幅。

  2008年4月8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右四)鼓励孙迪(前左一)要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要把反映包公文化的题材用宣纸这一安徽独有的千年寿纸制作成系列长卷,更好地宣传安徽、宣传合肥。

#p#副标题#e#

  再大困难,绝不放弃

  孙迪,男,四十出头,一米七八的身高承载了一百八十五斤的体重,朋友都喊他“胖子”。孙迪1981年初中毕业就进安徽日报印刷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当时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伙子因为怀揣很多想法,日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故事还得从孙迪年轻时那会儿说起。他进了印刷厂后,也曾像其他年轻人一样迷惘、不知所措。1985年他跟一位老师傅学习装裱并因此不能自拔。1986年他还分别拜了两位老师学习书法和绘画。

  “当时我性格浮躁,想通过练习书法把自己的性格平静下来。”孙迪摘下戴在左手上的佛珠不时在手中拨弄着。

  1993年,孙迪到杭州参加一个书刊发行会议。期间一个朋友送他一套古籍线装书并宣称是用宣纸印刷的。而对宣纸特性了如指掌的孙迪,一看便知那书是仿安徽宣纸印刷的浙江竹宣。此后,孙迪了解到,在江浙一带,有不少企业在做高仿真书画以及古籍文献的印刷、复制,有一个浙江富阳的农民在上世纪80年代白手起家创办的浙江第一家宣纸印刷作坊,从一个小作坊已经发展成目前净资产达6个亿的大企业。

  说到此处,孙迪不免感叹道,“宣纸原产地在安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安徽现有的6000多家各类印刷企业当中,还没有一家从事宣纸印刷的。”

  从杭州回来的孙迪,就开始琢磨,明朝时的《永乐大典》、清朝时的《四库全书》都是用安徽宣纸印制的,怎么现在宣纸印刷风光不再了呢?宣纸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安徽宣纸可以保存1050年,我国古代的文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珍品大多赖以其千古传存。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发明,宣纸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宣纸由于表面粗糙,厚薄不一,本身不能在现代的机器上印刷,但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就可以在现代的机器上印刷了。”

  孙迪所说的技术,就是他2008年与2009年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一种高档宣纸的制作工艺”和“印刷专用宣纸的制作工艺”发明专利。而为了上述两项发明,孙迪苦苦奋斗了15年。15年的辛酸,孙迪并不愿意多说,但据了解,孙迪做实验用的印刷工序的软片堆了一屋;2000年的时候,孙迪因资金周转不灵,卖掉了家里80平米的房子。

  卖房子的时候,孙迪对爱人说:“如果我成功了,这对社会是一种贡献;如果失败了,我即使出卖劳力也还是有饭吃的。”他的家人对此都十分理解并全力支持。

  固执、认死理的孙迪最终攻克了种种困难,在宣纸现代印刷技术上有所成就,“只要我认准的目标,再大困难,我绝不放弃。”孙迪行如其言。

#p#副标题#e#

  “我不是将,是一个匠”

  孙迪觉得自己一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关键是爱好”。初中毕业的孙迪,因为爱好,拜师学字、学画;因为爱好,刻苦自学,如今已取得本科学历,很多客户印刷品都由他亲自设计。他尤其钟情于传统的笔墨纸张,有意无意间留存了些名家墨宝;他希望能为别人提供更多、更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为此,他创意不断,并屡有斩获。

  2005年,孙迪像往常一样去安徽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搜索相关资料的时候,他看到李鸿章临摹的《兰亭序》、《圣教序》,“我当时看傻了,看过很多李鸿章的手稿,这两幅是最好的。”孙边说边把脚从鞋中抽出,以放松他长久站着的脚。不拘小节的孙迪,看着就像个干大事的人。孙迪从图书馆出来后,感觉如获至宝,并很快采用宣纸成功试制出10米长卷的《合肥李文忠公墨宝》。然后他做了《李鸿章墨宝》线装书,作为合肥市政府文化礼品,并在第一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露了脸。

  当时,在合肥正好召开一个李鸿章学术研讨会,合肥市有关部门要求孙迪在22天之内完成《李鸿章墨宝》线装书的印刷,以在研讨会上供与会专家欣赏研究。孙迪为了完成这光荣的使命,22天里,没有周末,每天都吃住在办公室,困了就躺一会,饿了就吃老婆送来的饭。最终孙迪不辱使命。

  “做完之后,能得到专家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孙迪制作的《李鸿章墨宝》作为合肥市政府的文化礼品,一直至今。

  孙迪最为得意的是,在2007年合肥市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孙迪印刷制作的14米长卷《孔子圣迹图》荣获专家组评选的书画类三等奖,这也是书画类唯一获奖的作品。

  “能够在这么高规格的盛会上获得认可,我当时感觉很开心。”憨厚的孙迪笑得很灿烂。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宣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飞松与孙迪在这次文博会上认识,他评价道:“孙迪在宣纸产品的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取得很大成绩,古画复原得很逼真,古籍印刷做得更棒。

  ”随着孙迪在文化礼品界渐渐小有名气,各地订制文化礼品的订单也纷至沓来。2008年,孙迪为位于庐江的周瑜墓制作了二十幅周瑜生平事迹影雕,而且庐江县政府的文化礼品也由孙迪制作。除此之外,北京、河南、山西等地政府也不远千里找到孙迪求购文化礼品。

  200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找宣纸集团商谈用宣纸印制奥运获奖证书一事,但遇到一个如何用现代机器在宣纸上印刷的难题。巧合的是,孙迪得知了此事,与时任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佘光斌董事长就宣纸印刷技术共同探讨,从而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宣纸得以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2009年,宣纸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封面、文本的装饰全由孙迪制作完成。其后,宣纸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副标题#e#

  2009年3月,安徽第一本高端财经杂志《徽商》成功创刊,经《徽商》杂志社总编辑韩新东建议,孙迪创造性地将宣纸印刷的吴昌硕的《梅石图》随刊赠送读者,从而实现了强强联合。今年5月,孙迪再次联手《徽商》史无前例地进行了在宣纸上印刷广告的尝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对此评价说:“这个举措创新了广告的发布载体,很好地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对接。”

  安徽省印刷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德明认为,孙迪的宣纸印刷技术独辟蹊径,具有四个价值:一是创新了印刷技术,填补了安徽宣纸印刷技术的一个空白;二是将文物发掘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三是拓宽了宣纸的销售渠道;四是研究了两项发明专利。

  孙迪是不是个大人物这不好界定,但这个内心比外表更强大的男人的的确确参与了一些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但孙迪却说,“我不是将,是一个匠。越是到做越多事情的时候,我越感觉任重道远,与成功还相距甚远。”

  在孙迪看来,成功需要达到三个要求:社会认同他的产品;把宣纸高防伪包装推向国内外;能够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安徽宣纸文化、了解徽文化。

  目前,孙迪手头有几件事情:一是创作《包公事迹图》;二是把张义永老师创作的江夔诗词画制作成宣纸礼品书(他准备将这两个作品制作成文化礼品书);三是创作一套宣纸制造工艺流程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徽宣纸文化。

  当然,孙迪还有更为远大的梦想:宣纸文化旅游纪念品、古籍文献复制、各种宣纸证书、宣纸印刷快速消费品(防伪)包装……

  据孙迪透露,有一家公司想买他的专利,还有一家公司想给孙迪投资,但都被孙迪婉拒了。孙迪说,他希望找到投资者甚至上市,但前提是投资者需要理解支持他的这个事业,还要有做大做强安徽文化事业的雄心。

  翁飞也劝孙迪,宣纸本身就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安徽的人文资源又极其丰富,因此可以把弘扬安徽特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力争达到在“专、精、特、新”上做功夫,先做好品牌,不要着急扩大规模。

  “如果这些事情我这辈子做不完,就交给我儿子继续做。”孙迪的儿子目前正在报考平面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没事的时候会帮爸爸的忙。孙迪对儿子寄予厚望。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