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也称“砚台”。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

  砚者,人文之精华,仁智之结晶。

  酷爱砚台者,播洒精神的智者,传承文化的旗手。

  戎马一生,以砚为伴,文武兼修,无畏不悔——他,就是中国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现任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将军。

  走近刘红军,你会感受什么叫儒雅谦和、睿智虎胆。谈起砚文化,你会领略什么叫穿越古今、参悟人生。

  将军的“砚文化情结”

  刘红军中将,43年军旅生涯,许多人没想到,他竟会与砚台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将军,刘红军曾组织参与指挥国庆阅兵、亚运会、残运会、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等重大安全保卫任务;参与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参与过长江、淮河、湖南“四水”抗洪以及重庆开县井喷抢险,参与指挥四川汶川地震等抢险救灾任务,被武警部队誉为中国“重大勤务安保专家”。

  军旅生崖是精彩的,但人生不只是一抹绿色。

  军戎之外,刘红军酷爱砚台,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热衷收集古今砚台。

  卸甲归田不久,刘红军便全身投入中国砚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2010年,他在北京创办了“聚砚斋”文化品牌,作为砚台收藏鉴赏、研究博览、学术交流的平台,打造普及砚文化知识的基地。

  紧接着,他广纳博取,厚积薄发,出版了《砚台博览》系列书籍。同时策划成立中华砚文化研究会、构建聚砚斋博物馆、创办砚文化高峰论坛,打造出中国文化界一道亮丽风景。

  这一切,都缘于一种挥之不去、渐入佳境的“砚文化情结”。刘红军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品类繁富,每个门类都是不可替代的,都需要挖掘和传承。他以砚文化研究与传播为已任,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深情,表达对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恳切期待,显示了一位将军学者的远见卓识。

  “砚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起源于黄帝时,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砚从制作到铭刻,兼融了工匠和文人墨客的情思才智,浓缩了中华民族各个朝代的文化、经济乃至审美的种种信息。一方砚积淀了太久的历史钩沉与文化气息,见证了华夏文化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谈起砚台的历史和内涵,刘红军就喜形于色,收不住口。

  但刘红军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说:“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不知足。”就像中华文化的许多门类一样,砚文化同样博大精深,需要不断挖掘其内涵,更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p#副标题#e#

  开掘砚文化的“精气神”

  走进刘红军创办的聚砚斋,你会感受到什么叫震憾:500多方沉甸甸的砚台,焕发着熠熠光彩,积淀着丰厚文化,研磨着段段情意,倾诉着动人传说,让人流连忘返,不忍转眸。

  参观聚砚斋,中国砚文化的流变和轮阔尽收眼底:从原始社会时的石臼研磨器,到皇宫贵族使用的宫廷砚,再到雅士名人使用过的名人砚,直至中国四大名砚的前世今生——聚砚斋藏品就是一部中国砚文化的历史,这些砚文化符号,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还体现着与经史子集相携并生的高贵尊容。

  不可否认,进入现代社会后,砚台作为文具的功能已淡化,新的书写工具早已取代文房四宝的实用价值。

  但砚文化并没有随现代技术进步而消失,相反,它体现出了新的价值:不仅可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令人心如止水,在墨香四溢中清静人的心境。因此,人们更应珍视古老文雅的砚文化,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砚文化。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对于刘红军伏案研墨、金声玉振的开拓之作《砚台博览》,业内专家给予较高评价。故宫博物院砚台专家张淑芬说:“我看的砚台可能都是高端的、宫廷里的砚台,但对民间这些砚台却不熟悉,刘红军搜集的砚台和出版的书籍弥补了空白。”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堂女士甚至笑言:“我们这辈子也想出这么一本书,举行砚文化论坛,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看来我这个会长得让给刘红军了。”

  因为在砚文化开掘方面的成就,刘红军获得了两个金奖,一个是联合会颁发的中华传统文化著作金奖,一个是世博会给刘红军的“聚砚斋”颁发的金奖。

  甘做砚文化的“播种者”

  文化大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说经济和军事是“硬实力”,那么文化就是“软实力”。挖掘砚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播砚文化的精神价值,从小处说是丰富个人文化素养,从大处说则是为中华文化宝库添砖加瓦。

  正如刘红军所说:“把我们个人的收藏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弘扬中华砚文化上做出贡献,这是每一个藏砚家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目前,刘红军正在打造“聚砚斋砚台博物馆”,它是集砚台参观展览、收藏鉴赏、交流学习、礼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是全国各地收藏家、生产厂家、砚台爱好者共同参与、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是面向公众开放,为广大民众打造学习和了解中华砚文化的教育基地。

  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奠定了“聚砚斋”文化品牌在世界的认同度。2011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华砚文化展和第二届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则进一步推进了中华砚文化的发展。刘红军说,这个工作他打算继续做下去,他愿意做这个砚文化的“播火者”。

  砚田劳作,拓荒播种,胸怀天下,传承文明。人们期待,刘红军在中国砚文化大观园里,一定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更多资讯
手机端
公众号
微博号
抖音号
返回
顶部